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周火雄无声的绽放关于黄梅挑花的闲笔碎语
TUhjnbcbe - 2022/7/13 16:31:00

周火雄

无声的绽放——关于*梅挑花的闲笔碎语(上)

抢眼看上去,这十字针又丑又呆。它们象一群顽皮的小蚂蚁成双作对叠着,很小。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十”字竟就构筑了素朴的风景,成就了最伟大的艺术,直叫你呆了眼。

二十年前,在我还是少年时,就曾见过人绣挑花,但多是星散于*梅乡间。冬春二闲时,有头发白了的妇人临窗咿呀摇纺车,叫人好奇的家纺土布于是织出来了,浆洗捶打后,一包青色染料染出一锅黑水,这时候,老妇人便将土布团起,不发一声响就浸入黑水,之后,有一双筷钳了眼下已变了色的土布,一点一点地叫它吃饱色料,就去绳上晾起了。做为衣料,它是粗砺了些。若就这样剪了,也不见得就艺术了。日照很好时,这老妇人眯了眼坐在日地,染好色的土布就捏在手里,针线却不肯闲着,一板的青色布上就慢慢地浮出花来。

这就是*梅挑花?

这就是*梅挑花。

*梅,这是一个从来不缺少艺术性灵的县份。

走进*梅,就走进了*梅戏故乡。

无论你身在城镇,还是人到乡村,少不了有一曲*梅调撩动你的心旌,牵动你的心*。*梅戏故乡属于艺术.一年四季,四时八节,必有乡戏助兴。若逢婚丧嫁娶、添丁进口,做屋上梁等红白喜事,更要请台戏班贺庆。流风所及,上至县长下至平头百姓,无一不能即兴表演一段。客人造访,说唱几句乐乐,真的就口念罗鼓,乙冬乙冬乙匡冬冬冬匡匡唱起:“我家住在大桥头,名字叫做……”

那浓香扑面的乡情,那荡气回肠的唱腔,叫人一听倾心,再听动情。

*梅,是十方信徒梦*的牵绕。

是十丈红尘万千灵*的皈依。

五祖寺、四祖寺、老祖寺,一面禅师的旗帜在千年的风雨中飘扬,它召唤了天下芸芸众生,如此流传不息。

座落在*梅县城北东山之阳的五祖寺,似雾里的琼楼,梦乡的殿堂。它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五祖寺如同一颗明亮的宝珠,享有至高无上的盛誉。

分明是响应了佛祖的一声召唤,万里长江流经湖北*梅县境,仿佛被神人牵住鼻子似的,突然收敛了它的桀骜和不驯,低了生息,慢了节奏,倏然回首西望,西望。

于是,万里长江在*梅境内竟然创造了天大的奇迹——奔腾的长江一改东去的气势,乖顺地举头向西,留下了27公里的西向江道。

都说万里长江东逝水,有谁见过浩浩长江向西流?

是的,没错,长江也会西流。

这就是我的家乡*梅县的一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面对天下祖庭,面对威仪四方的佛祖,莽撞的长江竟也懂得西行一段向佛祖示好!

我的家乡*梅县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这里土地肥美,出产丰富,人民富足,可谓地灵人杰。

而*梅挑花,是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品。有那心灵手巧的女子在瓦蓝的土布上蓄了心思,勾了蓝图,绘了花样,在蓝莹莹的底板上挑绣一番,让其浮出花来。

这就是*梅挑花。

无论是*梅戏、*梅挑花,还是禅茶,都浮荡着别样的禅的气息。

是*梅别样的禅风使然吗?

我的家乡*梅浮动冲淡的美,就像浮荡不息的禅意,美在朦胧间。

面临扬子,南眺庐山,*梅默然无话。只有长江*金水道,日夜咿呀鸣唱,仿佛境内的东山五祖寺、西山四祖寺虔诚的大和尚吟诵经文。

岁月的风吹起古老城镇的富庶,季节的轮回鼓起鄂、皖、赣边贸生生不息的希望,也托起华夏和东南亚诸国流传不息的禅乡佛国。

长江流经我的家乡,形成了大片冲击平原,也成就了闻名鄂、赣、晥三省的百里棉乡。

浩浩棉乡有纺纱织布的优良传统。即便现代纺织工业十分发达的当今依然如此。农闲时节,一家一户的土织布机就临窗而立,它们仿佛老迈的长者,絮絮叨叨地自说自话。于是,结实耐用的土布织成了。它被妇女们无师自通地染上青色,就成了元青布。

元青布是上好的遮阳挡尘饰品。妇女将其裁剪成二尺见方的方巾,既可遮阳挡尘,又可揩抹汗水;四角兜起,又是提物拎货的包袱皮。这方巾又称头巾。有那心灵手巧的女子嫌一板的蓝色不好看,蓄了心思勾了蓝图,绘了花样,在蓝莹莹的底板上挑绣一番,让其浮出花来。

这就是*梅挑花。

关于挑花,《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注释的:“挑花,工艺品里的刺绣科。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点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童装等上面,作为装饰。刺绣重刺,挑花重挑。”

一、生活沃土萌发的花儿

据多种文献记载,*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最初产品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多用于农家妇女打扮和装饰居室。但是,*梅挑花究竟起源于哪个朝代,谁也说不清楚。在史学家闹哄哄的争执声中,这个问题一度搁置。

但是,长江恣肆的历史就写在这里,很明朗,也很朦胧。若非史学家的敏锐和考古工作者的严谨,只怕难以寻觅江流裁剪这块土地遗下的创痕。多的是江洲,甚或一汪一汪的湖泊,银镜似的在天底下粼然闪光。湖泥油黑,生得芦苇,也长得荷菱,水草就一撮一撮的在水下飘摇,鱼们虾们正好在其间捉谜藏。

二十年前一个冬风渐紧的日子。一个紫黑脸膛的青年姐儿,舞动一杆大圆锹,割腊肉一样的削切油黑的泥土.那腰肢水柳似的两厢一晃,臀一拱,三五十斤的一锹泥就端平在手上,平溜溜往前一送,泥土就滑落进竹兜。再削一锹时,姐儿只觉臂膊木木的被什么硌了般的不顺,连削两下,情形一样.莫不是烂树兜么?姐儿以锹剔净四围净土,真的就盘出一只树兜儿来,咦,这树兜也真够怪,对称的伸出两角。年青姐儿倒底不简单。平端了泥中物在堰里涮洗一番,居然端回一只鹿头,那鹿角还稳实实生着呢。以后,这圩里又翻出箭镝、弓驽青铜剑,从此,争论了多年的古江道终得定论。不久,就在这条古江道上,人们又挖出一口铁黑漆木棺材,为*梅挑花的起源找到一丝端倪。

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冬日。二十岁出头的我在县广播电台谋到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地位卑下,待遇低微。那天,头儿把我叫到办公室,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嘿嘿,有个差派你一下。他笑着,这种笑很让人有起鸡皮疙瘩的感觉。蔡山镇江心寺下近日在搞水利冬建,他说。我连忙打断他的话说知道知道,前几日就报道过。他又说,不对不对,是另一回事。接着,他告诉了我事情的大致脉络:那里的农民在冬建时挖到一口棺材,里面有很多文物。

事情真的如头儿所述,在江心寺附近的古江道上,人们掘挖到了一口棺木。

江心寺地处长江南岸。距*梅县城35公里。古名蔡山寺,又称江心寺。寺前有株十分茂盛而怪异的古梅,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亲手栽植,故名晋梅。该树每年梅开二度,人们又称其为“二度梅”。世纪的风雨并未浇灭古梅树的勃勃芳心,相反,年代愈久远,梅树愈壮硕。年年岁岁,冬春二度,白色的梅花开得铺天盖地,那种夺人心*的清香让远道的游人流连忘返。

江心寺还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它名叫摘星楼。相传当年诗人李白在此登楼远望,在饱览长江无边春色后,写下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名句。

座落在江心寺边的这座古墓经考古人员证实,它出自明代嘉靖41年。打开墓葬,里面的女主人已然腐烂.但是,遮盖在她脸上的方巾和折叠方正存放在她身边的饰品却依然完好,尤为让人称奇的是,方巾和饰品上的*梅挑花明晰如昨。一幅挑花图案是《状元游街》,相传,农家后代过去中了状元,是要在京城御街上骑马游街的。这是人生岁月最为荣耀光彩的事情。为了表达对故去的人的祝福,死者的后人把这美好的愿望用挑花形式表现了出来。她们希望自己的子弟也能状元及第,光宗耀祖。另一幅挑花图案是《万年如意》。相传如意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是佛祖手里经常拿着的一种佛具。僧人通常将寺规要责记载其上,以作备忘。后来,道教盛行时,又把灵芝、祥云用来象征如意,在*梅挑花图案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梅挑花图案中,通常还将如意、莲花结合在一起,并入图案,称为万年如意。最叫人思量的是盖在死者脸上的那方挑花布,上面端端正正地挑绣了“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字样。谁也料想不到,它在墓葬里已躺了近六百年。

古墓葬的出土,使人们对挑花工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它向人们证实,在明代甚或更早的宋代,*梅挑花已发展至鼎盛,被广泛应用于妇女的衣装打扮和居家装饰。

虽然发源于*梅,并轰轰烈烈地在外界广为流传,但是,作为*梅县最权威的历史记载,出版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梅县志》,竟然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也许其时的官场把*梅挑花当作一种普通寻常的手工;也许其时的权贵把乡间妇女的针线活计视作再简单不过的技艺,认为上不得大雅之堂,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轻易地把手边的宝贝疏忽,遗笑于后世。

*梅挑花裹着幽淡的泥香,土到极至,丑到极至。正是这大土大丑产生了人间大美。浔阳江北这片丰肥的田畴走出的人们,人前人后乐于提及的是两样,一是*梅戏,一是*梅挑花。*梅戏落生*梅,流传到安庆方发旺得大紫大红,但是,它的根在*梅。似*梅戏这样将剧种以县份命名的在全国委实不多。而*梅挑花是土生土长并像大姑娘一样出落得俊秀明艳的。做了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壁挂,拿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捧得金奖,拿到波兰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又捧回国际大奖。

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一名剧组人员看到*梅挑花木屐时,眼前豁然一亮,兴奋不已。他说,当时为了寻找贾宝玉踏雪寻梅穿的什么鞋而煞费苦心。结果剧组人员费了很多心思,仍感觉不理想。至今空留遗憾。如果当时知道有*梅挑花,那将是另一番效果。

在*梅城乡,挑花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教,一种光耀。小女子长到十二三,就手捏绣针和挑花布了,那布上有母亲的墨笔点下的轮廓,一针一线走下去,就走出了闹春的寒梅,走出绕舌的喜鹊。针线串起的日月里,小女子长成了春里的一枝带露花。绣针和挑花布却不肯歇,针脚是更见圆熟了,圆熟的绣技就勾出熟透了的心思。这绣品就是上好的工艺,是颤动心*的艺术。用它送人,又是多少男儿梦里念着想着的信物。出嫁的日子就这样热闹地来了,这时候,清闲的人家添了人客。嫁妆是要看的,看得最多最过细的却是挑花鞋垫挑花鞋,看花式,看针脚,看了,在心中量量,张三李四王五嫁女的陪嫁就见了高下,新嫁娘的聪敏或愚钝也就挂到人家的嘴上了。

实际上,在*梅民间习惯中,*梅挑花应用最为广泛并且与人生联系最为紧密的莫过于诞生礼、婚礼、葬礼三大礼仪。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当然是最为紧要的。想那新生命的开始,是何等的蓬勃兴旺,何样的受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火雄无声的绽放关于黄梅挑花的闲笔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