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星村村委会,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右手还残疾,戴着一副老花镜,低着头,认真盯着一根针、一条线、一块小蓝布,在她手中五分钟,小蓝布变成了一只口罩。她叫王钦学,生于年12月20日,今年已是80岁高龄了,生育了5个子女,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就也是明星村*支部委员、北街社社长。她的丈夫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老奶奶受丈夫的影响,一辈子精力都花在了教育子女上,那个年代的人识字并不多,但是老奶奶还是坚持读完小学。当问道她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来帮大家做口罩时,她说:“国家这么大的灾难,我做几个口罩算什么”。王志勇正戴着自制口罩在街道检测点值班,他是明星村*支部书记,他戴的口罩就是王钦学老人做出的第一只口罩。王志勇说:“很荣幸能戴上老人自己制作的第一只口罩,戴上这只口罩,我的干劲更加足了。”明星村地处镇区,疫情防控任务最为繁重。王钦学老人说:“我看王书记每天既要自己值班,还要安排带领其他*员值班,很操心,很辛苦,所以就把我做的第一个口罩送给他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针对医用口罩紧缺的问题,义岗川镇明星村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由志愿者们自发成立自制口罩临时加工点,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运用科学方法自制口罩。一大早,明星村妇联主席赵爱英就去镇卫生院,向医护人员请教学习自制口罩方法。回村后,她积极组织妇女同志开始利用现有材料制作口罩,她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力求将口罩制作的材料和方法简单化,让每一位妇女同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剪纱布、对折、穿线、缝合……在一系列熟练的操作后,一个布口罩就做好了,随后高温蒸煮、酒精消*晾晒即可使用。赵爱英说,“自制口罩可能达不到防疫标准,但是戴上以后至少也能阻挡一些飞沫传播。*员和镇、村干部冲在疫情一线,作为村里的一员,为他们做些防护用的口罩总是可以的。”在妇联主席赵爱英的带领下,动员本村有缝纫技术的妇女们,搬出自己许久未用的缝纫机,制作口罩。制作现场,有的在裁剪、有的穿线、有的缝制、有的晾晒、有的消*、有的密封分装,整个流程规范有序。就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伴随脚踏缝纫机的声音,一个又一个的口罩正在出炉。赵爱英说:“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就是要支援全镇防疫工作,贡献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她们中大多是妇女带头人,还有*员、村妇女干部、最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中的一些热心人士。经过大家的努力,当天就制作了60多个个口罩,并向各村防疫检测点干部群众发放。在悠江村防疫检测点值班的东南村村委会主任赵有龙戴着自制口罩,非常开心,他说:“我感觉自制口罩带上并不比医用口罩差,非常感谢明星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妇女们,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只有我们每个人多出一份力,这场战‘疫’便早点胜利”。是的,这个口罩与其他口罩不同,戴起来更温暖些!
刘鹏王枘枫王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