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无邪斋戊戌获书录
TUhjnbcbe - 2022/7/12 16:25:00

时光荏苒,一晃一年又过去了。感觉时间总是太快,做不了什么事又长了一岁。按照习惯,年终总要总结一下,想想今年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教训。今年走过很多地方,内蒙、河南、江苏、浙江、广东、江西、香港、澳门、台湾,处处总是和书相关。配合朋友或者朋友们帮助我,做了几种小书,有《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稗海撷英─明刻小说版画选》《张宗祥藏金陵十二钗正册》《金瓶梅版本图鉴》,纯粹都是以玩的心态,所以也没什么压力。虽然不能尽善尽美,感谢书友们宽厚,鼓励总是多过批评。另外还首次尝试做了一个茶饼,包装采用了扬州师傅手工雕刻的水浒版画,皮纸刷印,中间裁下也可以做藏书票,配上顶级的春茶贡眉,也算是个小文创产品。赠送给很多师友,无不欣喜。书籍收藏也不断丰富,虽然家中几乎无处存放,但看到心仪的书籍还是忍不住出手。一年下来,有几种书还是很有意义,在这里展示一下,和大家分享,也许不久将来,我会影印其中一两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京都藏板《绣像梼杌闲评全传》

清刻本,计12册,全五十卷,每卷一回。开本:18.2×12厘米,半叶版框:12.4×9厘米。每半叶9行,行20字。扉页牌记双栏,四周双边。题:绣像梼杌闲/评全传/京都藏板。首总目,次总论、诗曰,次绣像16幅,一图一赞,次正文。卷端及版心均题:梼杌闲评。

是书得自中贸圣佳五月拍卖,第号。观此书纸张墨色,及版刻风格,当为道咸年间的刻本。《梼杌闲评》当属明人作品,记述魏忠贤与客氏篡权乱*事迹,但早期刻本从未发现。在清代曾三次遭到禁毁,道光十八年()一次,道光二十四年()一次,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依然没有放过它,故存世较少。上海古籍《古本小说集成》、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曾收录此书,但扉页牌记均不存。其版刻与我这套颇为相似,三者或为同版。而笔者这套保存有完好的牌记,可以证其来历,弥补其缺失。

二、文盛堂、文锦堂本《隋唐演义》

清康熙文盛堂刻本,2函24册,20卷回。竹纸,开本:25×16cm,半叶版框:21×14.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3字。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单边。行书镌刻。书眉题:细绘全像;下题:四雪草堂订正/隋唐演义/文盛堂梓行。首林瀚原序,次康熙乙亥褚人获序。次四雪草堂主人发凡,次目录,次插图一百幅。最后一图题:康熙甲子年仲春古吴赵登笔。卷端题: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为卷次,下镌“四雪草堂”。

清康熙文锦堂刻本,2函24册,20卷回。竹纸,开本:25.6×15.4cm,半叶版框:20.9×14.3厘米。每半叶10行,行23字。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双边。重磅宋体镌刻。书眉题:细绘全像;下题:四雪草堂订正/隋唐演义/文锦堂梓行。首康熙乙亥褚人获序,次林瀚原序。次目录,次四雪草堂主人发凡,次插图一百幅。最后一图题:康熙甲子年仲春古吴赵登笔。卷端题: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为卷次,下镌“四雪草堂”。

这两套书除了扉页牌记,其他基本一致。一个题文盛堂,一个文锦堂。板木都属于“四雪草堂”。插图幅,文盛堂比文锦堂要精细一些。根据书中的标识都属于康熙晚期的刻本。北大图书馆有一套文盛堂本《隋唐演义》,无插图,其扉页牌记从字体到形制,与我的文锦堂本一模一样,仅一字之差。而北大本与我的文盛堂本扉页文字又完全一致,都是文盛堂,但字体又不同。版本情况之复杂有趣,可见一斑。这两套书,文盛堂购自潘家园,文锦堂出自中贸圣佳年5月拍卖号。

北大图书馆藏文盛堂本

三、文新堂梓行《绣像红楼梦》

清刻本,夹板线装22册,卷,每卷1回。开本:20.2×12.5厘米。是书为拼配,其中首册与第六册为白纸配本,金镶玉装,为文新堂梓行本;其余20册为竹纸,王希廉评本,封面钤印:管卿、辛元煜印、辛、继烜氏等。首册前有牌记,板框顶端题“己未仲春新镌”,下分三栏“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牌记背面有文新主人识语。接程伟元叙、高鄂叙,接绣像插图24幅,一图一赞。第六册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半叶版框13.7×10厘米。收22回至27回。每半叶10行,行22字。行间有夹批。

对于熟悉红楼梦版本的学者来说,不论是“文新堂”还是“萧闲山房”都是陌生的名称。鉴于王希廉评本是比较常见的红楼版本,所以我们重点说一说这套书的第一册和第六册。前文介绍,这套书虽然是拼配,但是首册保存了完整的牌记和识语,提供了罕见的版本信息。牌记镌刻为“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牌记背面有文新主人识语,全录如下:

红楼梦一书向来只有抄本仅八十卷,近因程氏搜辑始成全璧,但系用活字,勘对匪易,书中错落颠倒。复又王东观氏刊刻印刷,颇云成书。然其中绝无一字之评。兹本坊又将东观刊本细加厘正,批点文义,校订讹舛,寿诸梨枣,公行海内,阅者珍之。

己未暮春文新主人识

这段识语,显然是根据东观阁本的识语修改而来。根据现有的资料,萧闲山房评点、文新堂梓行本《红楼梦》很可能是一个未见著录的孤本。不论是一粟《红楼梦书录》,还是《红楼梦大辞典》等均未提及。《小说书坊录》著录文新堂曾刊刻《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根据文新主人的识语,我们得到如下重要信息:他提及了红楼梦抄本八十卷,程氏活字本,东观阁本,又介绍东观阁本“绝无一字之评”,说明这是东观阁白文本,东观阁评点本还没有出现。文新主人又在东观阁白文本的基础上“细加厘正,批点文义”,形成自己的评点本,“公行海内”。而东观阁带评语的本子最早刊行*庆辛未年(),所以文新堂本不会晚于这个年代,故其牌记和识语题写的“己未仲(暮)春”肯定是“嘉庆已未年”(嘉庆四年,)。如果以上推论成立,那么文新堂本就是目前能见到的红楼梦刊本中最早的评点本,它比东观阁评点本还要早12年。同时似乎也为东观阁白文本是最早的程甲本翻刻本提供了佐证。另外,牌记标注是萧闲山房评点,背面识语又说明文新主人“批点文义”,因而萧闲山房与文新堂主人似乎是同一人。

这套书先后出现在北京百衲年9月秋季拍卖会号,中贸圣佳年5月迎春四季拍卖会古籍善本号。笔者得于后者。近日翻检才有上述发现,但红楼梦版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主旨并非在此,不做过多探讨,已免跑题。

四、文化图书馆《清宫珍宝皕美图》

民国文化图书馆珂罗版影印本。线装一厚巨册,实为2册合订。开本:37.8×25.9厘米,画心尺寸:25.3×20.3厘米。封面及扉页均题篆书:清宫珍宝皕美图。次朱色印玺三方: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接清宫珍宝皕美图总目,分为上集(第一册),下集(第二册)。依据金瓶梅崇祯本回目,每集(册)收金瓶梅插图幅,共计幅。最后一图左下角有朱色套印印章一枚:乐安宗古堂图书记。封底内页有粘贴的版权页一张,内容是:上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下框“玻璃板防水纸精印四(五)大册一大布套/清宫珍宝皕美图实价三十五元/上海汉口路云南路口路北七二二号/发行所:文化图书馆/各省大书店均有经销”。

这套书的原稿是《金瓶梅》清宫旧藏工笔彩绘绢本幅,民国后流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手中,并被钱芥尘主持在上海影印出版。最初是四册幅足本,后来为了流通方便,被文化图书馆等翻印者分成了四册洁本和五册足本两种。洁本删去了32幅春宫图,足本非常少见。然而上文介绍的这种版本却为2册,仍然是幅足本,并且与目录相符,并非由四、五册本合订而来。但是版权页却标明“四(五)大册一大布套”。“五”字是蓝色戳记覆压在“四”字上。说明这种版本是后期增印的一种合订本,而版权页都没来得及或者忘记改正。画面清晰舒朗,延续文化图书馆版《皕美图》的一贯品质。以前未见著录。恰逢笔者今年撰写《〈清宫珍宝皕美图〉流布研究》,及时将这个罕见的本子记述在文章里,发布在古代小说网并提交给今年的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本书得自北京印千山金秋艺术品拍卖会,第号。

五、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第一奇书》首册

清康熙刻本,存首册。开本:24.2×15.6厘米,半叶版框:19.6×13.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2字。封面签条题:第一奇书。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圆角单边。右上题: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中间大字:第一奇书。左下题:本衙藏板翻刻必究。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顺序为《杂录》《苦孝说》《西门庆房屋》《竹坡闲话》《杂录小引》《金瓶梅寓意说》《趣谈》《读法》。

这册书原为一个朋友所有,他在朋友圈展示,我和他洽购,开价颇高。一年以后,我想起此事,询问尚未出手,于是商谈买下。《第一奇书》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我已藏有两套,均收录在《金瓶梅版本图鉴》中。王汝梅等学者认为,它是《第一奇书》的初刻本。我对这个残本的兴趣在于,首先他是一部古籍的头本,并且扉页牌记完整。头本往往附带着非常多的版本信息,这册书也不例外。尤其难得的是,这册书的封面还保留着原始的签条,字迹较为清晰,题为:第一奇书。是原始的木板刷印,并非后补上去的。据我所知,目前存世的所有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第一奇书》不过五六套,没有保存原始封面签条的。所以这册头本告诉我们这套书的初始形态,颇具文献价值。通过研究,我认为他和首都图书馆藏本应该是同版。

六、古佚小说刊行会本《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七部

民国22年影印本。2函21册。白纸,蓝布函套,签条无字。古*素纸封面。10卷回。开本:21.4×13.7厘米,半叶版框:16.3×10.1厘米。每半叶11行,行24字。首册收录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幅。第二册扉页四周单边,题:新刻金瓶梅词话百回/附绘图。背面题:二十二年三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第一回首页下部,压三、四行栏线钤盖:“古佚小说刊行会章”朱色图章。最后一回书尾亦钤盖相同印章。于最后一叶(空白页)内侧朱文印制编号章,内容是:本书限印一百零四部之第玖拾柒部。编号“玖拾柒”为墨笔手写。第52回第7、8两叶底本原缺,衬乌丝栏白纸待补。

这套书是山西一个书友转让给我。前些年我在嘉德拍卖会购入过一套第79部,是民国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翻译家严既澄旧藏,又转让给唐弢,后随唐弢其他藏品一起在嘉德专场拍卖。现在又碰到这套第97部,有幸一起归我所有,两个数字颠倒连环,似乎颇有机缘。民国影印的这部,现在看来大多可以查到出处,收藏者大多有一定名望,或者被某机构收藏。以古佚本为母本,子子孙孙翻印无数,化身千万。其收录的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是最好的印本,至今仍然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盛名之下,近年古佚本作假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超。过去仅仅是用旧纸影印,再做旧。近年竟然出现盗刻“古佚小说刊行会章”印鉴及编号章钤盖于书中,颇具迷惑性。但是钤盖位置不符,大小不一。拍卖市场多次出现这种盗版,且成交价甚高,有的接近20万,不明就里的买家上当受骗。去年初笔者发现了美国摄制的介休本胶片的存在,撰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金瓶梅词话〉介休本胶片初探》,发表于古代小说网及台湾《书目季刊》,使得介休本原貌的探究热度不减,今年又有两家已经据此影印出版,读者将会比较容易见到介休本原始状况。古佚本确实做了一定的修饰,去除原书污损涂抹,这当然符合那个时代的影印理念,务求提供给读者以尽善尽美的图书。这种修饰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版面清晰美观,在没有电脑技术的那个年代,如何做到的?我一直非常好奇。民国时影印古籍、碑帖多采用玻璃板、金属板等成像复制,精品迭出,品质不输于当代。

七、人生学会版《姑妄言》

民国铅印袖珍版,一册全。开本:12.5×9厘米。共页。每页11行,行25或26字。无边框。存第40(首残缺)、41回。首居士山人邓序、民国三十年九月周序。卷端题:明抄本残篇姑妄言。牛皮纸封面封底。封面三栏,四周花边,右题:海内孤本姑妄言;中间:人生学会山农校阅;左题:会员借观不许出售。书脊无字。

《姑妄言》是一部失而复现的清初长篇小说,全书百万字,目前全秩只有抄本,存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近年来由于《思无邪汇宝》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邪斋戊戌获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