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人一城宿青平与公仆情
TUhjnbcbe - 2022/7/12 16:25:00

一人一城:宿青平与《公仆情》

缘分林子/文

前两天,偶然间读到一首作者不详的小诗,题目叫《公仆情》。虽平仄、韵脚等诸多诗歌要素值得商榷,寥寥数言却几乎涵盖了相继卸任临汾市住建局局长、*组书记的宿青平的主要*绩,而朴实直白的文字也写得够情真意切。

公仆情

临汾宿青平,

多彩美人生。

敢做又敢为,

只为咱百姓。

浮沉不屑顾,

埋头苦干乐。

实干兴临汾,

堪为大“明星”。

巍巍美华门,

高耸又入云。

脸谱锣鼓桥,

美丽展妖娆。

间间美公厕,

范例走世界。

古城公园美,

燕雀滨河飞。

城墙做保护,

功在我千秋。

交通大改善,

功能大提升。

城建大发展,

市民好幸福。

关爱环卫工,

时刻挂心中。

人民公仆情,

百姓自有秤。

当代好干部,

百姓齐赞颂。

在临汾,宿青平无疑是一位公认的且有些另类的“明星官员”。至今,百度百科的“宿青平”词条里,仍然记述着他的履历——

宿青平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后被选拔进山西省委组织部,年任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曾有媒体这样评价过,宿青平是当时山西省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之一,也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年,宿青平主动要求下基层工作,平级调入侯马市委担任市委副书记,分管城建和统战工作。年,也就是宿青平到侯马任职的第二年,中组部决定将他上调北京,他说:“中组部之所以直接点了我的名,因为我在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工作期间撰写的一本书,该书被中组部认为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从山西上调中央,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宿青平没有答应。为此,时任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的支树平,曾多次动员他不要放弃这个机会。但是最终,支树平的劝说没能打动他。用他个人的话说:“我只想在基层好好锻炼锻炼。”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上调机会,倘若彼时能预料到此后多年的坎坷仕途,我不知道宿青平是否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亦不知晓他是否为此后悔过,但,以接地气的一线工作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对于矢志“在基层好好锻炼锻炼”的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笔财富——

年,已在侯马市工作近六年的宿青平被确定为侯马市市长候选人。但在当年7月侯马市召开的第七届*代会上,他连侯马市市委委员都没有入选,因此要被调到异地任职。获悉这一消息后,侯马市数千群众自发前往市委大院为其送行,很多人下跪请宿书记留在侯马,有一个环卫工人甚至哭得晕倒在送行现场,场面很是动人!

有人直言,宿的落选是因为“那次*代会被人操纵了。”此事发生后,《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让更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一面是赞许,一面是毁谤,也许是宿命,抑或是性格使然,能力出众且行事高调的宿青平注定是一位争议性人物。

年,宿青平履新临汾市(县级市,尧都区的前身)市长。上任伊始,他倡导设立了“市长热线”,这部让慵懒官员战战兢兢乃至当众难堪,令平头百姓申告有门乃至奉为“救星”的电话,曾使宿被国内媒体争相追捧。而几乎与此同时,其力主修建了“小天安”“华门”“华表”等系列工程,其中前两者一度招致了诸如劳民伤财、*绩工程之类铺天盖地的谴责。此时,用“毁誉参半”已不足以概括舆论对他的评判。

年3月28日,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死亡26人的瓦斯爆炸事故,当月30日,宿被人大会议免去了区长职务。这猝不及防的变故,使得彼时有人唏嘘叹惋,有人欢呼雀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看这段往事,“市长热线”(后改为“区长热线”)依旧为人津津乐道,尧庙—华门景区业已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极,特别是连续举办十数年的正月庙会等更成为市民悠闲娱乐和增收致富的必选之地。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大约是经历了宦海浮沉,看淡了是非纷扰,自年复出后,宿青平似乎不再那么锋芒毕露,而是默默无闻,俯身躬耕,沉寂良久之后,是一件件经得起群众和专家品评的“作品”相继惊艳于世。

古城公园,平阳大桥、锣鼓大桥、脸谱大桥及其众多惟妙惟肖的雕塑……在惊叹于近些年来临汾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人们发现,宿精研“卧牛城”——临汾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有情怀,有主题,成体系。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铁杵磨针方见真功夫,当杂糅着临汾地方戏曲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公厕“遍地开花”,解决了老百姓“出口”难题,又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时,当为临汾捧回联合国“国际最佳范例奖”时,既羡煞了北上广等大都会的居民,也令或敌或友者为其由衷点赞。

实干,是许多人对宿青平的评价,而这评价多半来自评价者的亲眼所见。对于大多数的临汾老百姓而言,认识宿不是从电视上、报纸上,而是在工地一线,“皮肤黝黑,皮鞋扑满尘土,说话厉声厉语的小个儿子”是他留给人们的印象。

忆及年除夕,在铁路桥东侧的临汾市垃圾清运中心,当我第一次见到披着一件蓝布大衣的宿青平时有些惊讶,他衣着朴素,言语中肯,丝毫没有主*一方大员的架子。当天,他与这里的环卫工人一起吃年夜饭,“推杯换盏”,互致新年问候;在秦蜀路上的夕阳红公寓,他与老人们嘘寒问暖,闲聊家常。后来有人说此举是这位“环卫工人之友”作秀,我在想:倘若一个官员能连续如此“作秀”十数年不也值得赞许吗?

另一次与宿青平接触,是年古城公园国庆开园前夕的9月17日,在此后写就的《“古城”诸景备平阳风韵存》一文中,我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的所见所感:

“西门是龙牛雕塑,把龙与牛融合在一起,这在全国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宿青平介绍。“龙牛不相及”,如何能将二者糅合在一起呢?走至近前,细细观瞻,这两尊正在扫尾阶段的雕塑,面西,背看为龙身,正看是牛头,一侧看是龙爪,另一侧看则是牛蹄,颇为奇妙。

宿青平说,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牛是是阳的象征,龙牛合一的雕塑赋予了临汾卧牛古城新的涵义和永恒的主题。说话间,他已经爬上脚手架,接过工人递过来的画笔,在放大样板上边画着线条,边向工人们嘱咐。

片刻,这个已过天命之年的中年人扶着梯子下到地面,拍拍手掌抽出一支香烟点燃,深吸一口,举目端详,那晒得黝黑的脸上流露着近乎苛刻般精细的神情。

掐灭烟蒂,再次攀上二层脚手架,“把牛蹄子分叉处再凿深两厘米……”向来精益求精的他在工程即将告竣时也不肯松口气,如此上上下下七八回,引起了来此写生的宋姓老人的兴趣:“像宿局长这样,水里泥里的,皮鞋肯定坏得快。”而宿的司机透露他今年就换了三双。

俯身一线,事必躬亲;要求严苛,精益求精。对于这段文字,我想到的小标题是:《匠心独运精雕细琢》。

正如我在《宿青平:舆论口水中的人物》(《微说临汾》年7月24日推送内容,详见文后“阅读原文”↓)所言:宿青平,一个将自己的意志镶嵌进临汾——这座帝尧古都城市建设的争议性人物,注定了要游走在舆论漩涡中。他的每一次职务变动、每一件“作品”横空出世,都会引发媒体和坊间的躁动。也就在前些天,一则《宿青平“交班”》的小文在本埠多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人一城宿青平与公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