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听小城故事彭万香
TUhjnbcbe - 2022/7/10 17:29:00
北京知名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57.html

浮生,有约

作者:彭万香

主播:逸云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点击上方音频,你听,我说

我所居住的小城,偏安于西南边陲,从表象看,她有点旧,有点老,到底有多老呢?据老前辈们掰起指头算来,足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再翻翻相关的地方典籍,就更清楚地溯清了她的渊源——建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这样看来,“旧”和“老”,反倒成了小城最珍贵的本色。也正因为小城古老,在她玲珑袖珍的构造里,诸多有名或无名的街巷,还有那些土生土长的原住居民,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原模原样的、简简单单的存在,若你用心去寻找,小城故事却又多得不得了。一切,都似童话般纯粹而又美好。

01

我是路痴,且不会开车,在会理这样的小城里,也时常迷路。有时,走到一个小巷口,会突然恍惚起来,就想从那里穿出去,感觉它就是我天天走的巷子,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在等我,但走了一小段,又觉得不像,就又赶紧原路返回。还好小城的主街道几乎都是“十”字型,东西南北纵横,穿插其间的小街、小巷也类似于此,我只要坚持“直走,原路返回”的原则,一般就都能回归主路,即使偶尔痴傻一回,找人问一问,也还是能绕出来的。

记得有一次,我去指关桥附近寻一家收藏连环画的老店,好不容易找到了,自然要多翻翻看看。出来时,太阳就快落山了,我一下子又恍惚起来,在小巷子里转悠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回城的路。遇见一个在路边卖菜的嬢嬢,赶忙问她:“嬢嬢,我怎么回城呀?”嬢嬢笑着说:“你就在城里了嘛!那不是西环路呀?”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真,西环路就在眼前呀!尴尬得骑上小粉车一溜烟跑了。身后传来嬢嬢开心的笑:“*姑娘,你不是会理人呀?”哈哈,我咋可能不是会理人嘛!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只不过又犯了瞬间痴傻的毛病而已。

这样看来,真的不是小城的构造有多复杂,而是我,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太简单了。平常日子,几乎不用花心思去考量除衣食住行和工作之外的太多事情,更不用刻意去算计所要走的每一步路,只管随心随性地穿梭在小城里,做最轻松真实的自己。

02

我家在城北的教师小区,走路上班的话,单边需要四十五分钟,稍远。夏天,雨眷念我们时,滴滴嗒嗒,一下就是好几天。雨声好听,行路却艰难了许多。遇到雨天,我就只能打滴滴,滴滴太贵,一天四趟,将近40块钱的车费,我又很心疼钱,就选择撑伞走路,细密雨或雨稍歇的当口,我也会骑小粉车。

雨天的早晨,我最喜欢走北街去上班,顺着石板路,穿过小北门和城门洞,走走停停,东瞅西看……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路线,一溜儿笔直的街道,诸多有名有姓的小街小巷,不但可以缩短路程,还可以品北街上的各色美食。火炉子上,炭火红彤彤的,刚烙好的熨斗粑,金*脆甜;清香的荞粑粑,“嗞嗞嗞”地在平底锅里冒着热气。小木桌上,酥脆的馓子浸泡在稀豆粉里,缺牙的老人“嗞溜”一声就滑进肚里去了。大铁锅里,羊肉汤煮得“咕嘟咕嘟”直冒泡,连皮羊肉欢快地上蹿下跳……单单嗅一嗅香气,就迈不动步子了。但是我每天却只吃一样美食,如此轮流,绝不重复,既节省了时间,也不纵容自己长胖,毕竟美丽还是很重要。

过了北街,就到了城门洞。城门洞又称北城门,是拱极楼下的通道,路口设置了路障,严禁机动车辆驶入古城区。无数次,我站在街口,看见开汽车的、骑摩托车的人们被劝返调头,就会暗自偷乐,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即使是路痴,即使不会开车,也照样能轻松愉悦地应对生活。

拱极楼是我们小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城墙是明朝时的城墙,地砖也还是明朝时的地砖。城门洞里,通道宽宽的,光线柔柔的,走着走着,耳畔会飘来一些悠远、细碎的声响,先是敲打在街面的石板上,又渗进城墙上的青砖里,再悠悠地反转传入我的耳朵里。有时,我会想要去寻一寻声源,侧着耳朵,东找西找;有时,又想,就让它这样飘着最好……似那雨声,“嘀嘀嗒嗒”,触碰耳膜时,也是凉悠悠的爽。

在城门洞里,偶尔会遇到两三个坐在小木板凳上卖兰草和野生菌的老者,他们慢悠悠地聊着,聊年轻时的往事,聊子女和邻里,也聊天气和生计……也有一两位卖自制乐器的老人,不聊天,只安静地坐着,轮流拉二胡、吹笛子或葫芦丝。我都会过去瞧瞧,随便跟他们掰扯两句家常,专心听一听他们的小曲,彼此开怀一笑,心情就愉悦得飞了。

最常遇见的是一位卖花的嬢嬢,面前摆一个小白瓷盆,盆里装着用青线串好的*桷兰,三朵一串,清香扑鼻。今天,恰好我又遇到了,正好时间充裕,就去选了一小串别在胸前。我说:“嬢嬢,你坐好了,我给你拍照,让朋友们都来买你的花呢。”嬢嬢可开心了,马上端端正正地坐好让我拍。一对小夫妻从我们身边经过,回头笑了。我好像听见他们说“这两人,好耍呢!”

真的,我们小城的早晨好耍呢。稍稍起早一点,慢慢悠悠地,一路行,一路寻……

03

走出城门洞,天空又出现在头顶。雨丝,细细密密的,轻轻的,“滴滴嗒嗒”的,在风里飘洒着,调皮地轻敲一下这家的门楣,又轻轻一跃到了另一户人家的屋檐……街面上,每隔一段就有一道小单门,“吱呀”一声从里面开启,窄长的通道,稍暗的光线,一户或几户人家住在里面,都在忙着煮早饭,锅碗瓢盆,“乒乒乓乓”地奏响协奏曲。科甲巷里,总有那么几位早起的婆婆,挽着发髻,戴着老花镜,穿着粉蓝布对襟衫,笑眯眯地坐在雕花木门前,专心缝制好看的灯草绒小布鞋。小提篮里,放着针线和布头。檐槛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已做好的各式软底小童鞋和绣花鞋垫子,真是精致美丽极了。

我偶尔会蹲下来看看,向她们讨教怎么剪鞋样、怎么粘鞋帮和纳鞋底,亦或问一问多少钱一双、好不好卖……她们总是很平和地教我,真诚地回答我的问题。教了半天,问了半天,就算什么也不买,她们也不会生气,还会邀请我去家里坐坐,与她们一同吃早餐去。

04

南街,不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但是走着瞧着,我时常忘记拐进小巷子,恍惚间,径直穿过钟鼓楼,走到南街去了。在南街上,我最爱去寻一位卖荷花的大姐。她推着红色的小三轮,车厢里,整齐地摆着自家种的瓜瓜小菜,木桶里插着刚采来的荷叶和荷花,连水珠都还在花瓣上。遇到的次数多了,彼此就熟络了,都会停留一会儿,打个招呼,聊会儿老人和孩子。说来也奇怪得很,在我的梦里,时常会出现南街,会有一辆好看的荷花车,莲藕做的车辕,荷叶做的轮子,车上是一片小小的荷塘,无数朵含苞的莲摇曳着绽放开来。一个美丽的女子,身着雪白的长裙,梳一条黝黑的大辫子,随着“辘辘”向前的荷花车,轻飘飘地在石板路上行着,缓缓地飘向云端去了。

有一次,我把这个梦告诉荷花车大姐。她竟羞涩起来,板栗色的脸上飞起两朵红霞,悄悄地说:“我年轻时,还是好看得很呢。”我有时会买她的一个紫菜,有时买两个红萝卜或番茄,有荷花时一定会买两枝。看看表,上班的时间快到了,撑着伞一路小跑来到办公室,将紫菜和红萝卜养在玻璃瓶里,荷花插在办公桌上的花瓶里,清新鲜活的一天就开启了。

走在我们的小城里,我时常会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想那飘渺的空中,牛郎织女也一定正在闲游吧?我又想:那朵流星,还会在夜里为他们亮起吗?据说那是他们提着的灯笼呢。突发奇想,等天晴了,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小城来吧!我们街道上的灯笼必定是夜夜点得无比明亮的呀。

在外地人眼里,或许我们的小城太袖珍、太简朴,如果直走的话,可能个把小时就逛完了。但,这就是最真实的她呀!古城,古街,古巷,原模原样,简简单单的存在……若你用心去寻找,小城故事却又多得不得了。一切,都像童话般纯粹而又美好。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版面编排:晓蕾

编者有话说

一座小城,无论你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它都会为你斑驳繁杂的日常生活延伸出许多丰盈和诗意,变成一场养心的行走。

音乐与文字的亲密混搭

作者简介

彭万香:网名:素守流年。女,汉族,四川会理人,中学语文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语文导刊》《西南商报》《教育导报》《晚霞》《精神文明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岁月浅歌》《中国当代散文精选》《阅读悦读年度佳作选》等选本;出版散文集《有人送我一棵草》《相逢是一树花开》《留一个温暖的背影给你》。

往期精彩

星子

彭万香

文章温度与清洁叙事

凸凹

梦回老屋

刘清竹

夜晚生成的镜像

易逐非

音频制作合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小城故事彭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