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太阳历与阴阳五行ldquo太阳与中华
TUhjnbcbe - 2022/3/14 21:06:00
云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刘明武

提要: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文化复兴绕不开《周易》与《*帝内经》,解释这两部经典绕不开阴阳五行。《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帝内经》是中医文化的代表作;《周易》的基础在阴阳,《*帝内经》的基础在阴阳五行;可以这样说,阴阳五行玄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玄了;阴阳五行死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死了;阴阳五行活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活了。源头文化中,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认识了天文历法,才能真正认识阴阳五行。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

关键词:苗族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华夏十二月太阳历;阴阳五行;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一、阴阳五行真的是“玄学”吗?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学术争论,这就是“科玄之争”。科,科学也。玄,玄学也。孰为科学?孰为玄学?当时给出的答案是:西方文化为科学,中华文化为玄学。玄学玄在何处?玄在阴阳五行的不可重复,不可实证上。不可重复,不可实证,所以是玄学。

辩论的双方,均为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流学者。争论的是文化,心忧的是天下。“中华民族有病!”这是双方的共同认识。“拯救中华民族!”是双方的共同目的。“如何拯救?”双方则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西化派主张抛弃中华文化,进行“全盘西化”;本土派则主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信守中华文化。

“科玄之争”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被众多研究者忽略了,这就是:文化本土派,也视阴阳五行为玄学。肯定中华文化,否定阴阳五行,这是本土派的一大特征。请看以下例证:

1.梁启超先生批阴阳批五行。梁先生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一文中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梁启超先生认为,以五行学说“支配关乎病人生死的医学,是学术界的耻辱”。

“科玄之争”中,梁先生是坚定的本土派。“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清华大学这两条校训,就是梁先生从《周易》中摘录出来的。《周易》的基础在阴阳,但这并不影响梁启超先生批阴阳。

2.章太炎先生批五行。年,章太炎先生在《医界春秋》发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一文,主张废除五行。章先生认为五行学说为愚学而非哲学,他说:“五行之论亦与哲学何与?此乃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文章引起了争论,章先生又撰文反驳:“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夫中医不可废也。”

众所周知,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章先生只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与五行,在章先生这里,是分割而论的。

3.严复先生批五行。严复在讲演中说:“中国隆古之人,已分一切物为五行也。五行曰金、木、水、火、土。意欲以此尽物。则试问空气应归何类?或曰空气动则为风,应作属木。《易·巽》为木,而亦为风。则吾实不解气之与木,有何相类之处?矿质金石相伴,血肉鱼骨,自为一部。凡此皆将何属?……中国人不通物理,五行实为厉阶。”

严先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天演论》的翻译者,他对中华民族由先进到落后的看法是:祖先开其头,子孙没有续其尾。严复先生临终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是:“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先生在《天演论·译序》中高度地赞扬《易》,认为欧洲学术基础的“名、数、质、力”,中华先贤在《易》里已全部解决。高度地赞扬《易》的严复先生,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五行,严复先生也是分割而论的。

4.梁漱溟批阴阳批五行。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中这样说:“中国人无论讲什么总喜欢拿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去说。医家对于病理药性的说明,尤其是这样。这种说法又是玄学的味道。他拿金木水火土来与五脏相配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据灵枢素问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青*赤白黑五色,酸甘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及什么五声、五谷、五数、五畜等相配合。虽看着是谈资文料,实际似乎用不着,而不料也竞自拿来用。譬如这个人面色白润就说他肺经没有病,因为肺属金,金应当是白色,现在肺现他的本色就无病。又姜若炮黑了用,就说可以入肾,因为肾属水其色黑。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种奇妙的推理,异样的逻辑,西方绝对不能容,中国偏行之千多年!”

梁漱溟先生,儒学大师,佛教徒,儒家文化的坚定信守者,梁先生既否定阴阳又否定五行。

5.余云岫先生批阴阳批五行。与前几位大师相比,留日归来的余云岫先生属于后生,但余先生在“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上对中医文化的破坏,其作用远远超越了大师级所有先生。

理论层面上,余云岫先生彻底否定阴阳五行,彻底否定中医经典《*帝内经》。年,余先生著《灵枢商兑》一书批《*帝内经》,批判其“一无明确之实验,二无巩固之证据”。他批评阴阳学说:“彼所谓阴阳者,神秘不可思议。”他批评五行学说:“至于五行之说,尤属不根。其在印度、欧西则分四行,曰地,曰水、曰风、曰火。中夏则别为五行,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是东西已不相同,孰得其真?已不可辨。”余云岫先生坚信,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基础是虚妄的,能击破它,中医学整个体系也便崩溃。

实际层面上,余云岫先生于年推出了“废除中医”案。在当时,这一提案震惊了全国中医界。余云岫先生属于西化派,他是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中医文化的第一人。

否定五行,否定阴阳的学者、大师们,忘记了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历史事实:先秦诸子百家,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老子以阴阳论物理,孔子以阴阳五行论人礼,管子以阴阳五行论*理,孙子以阴阳五行论兵法,庄子以阴阳五行论自然哲理,《*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论宇宙演化之理,论养生论病理……

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都是光照千秋的人物,他们会以玄虚之理为立论的依据吗?!

但是,在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这里,也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缺陷,这就是:他们并没有清晰地介绍阴阳五行的出处与来源。

阴阳五行,真的是不可重复,不可实证的玄学吗?真的是毫无价值的迷信吗?阴阳五行,可以分割而论吗?所有这些,在中华大地上,过去是问题,至今仍然是问题。

回顾先秦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看法:只要找出阴阳五行准确出处,千年的疑难一定会得出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二、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究竟源于何处呢?经过10多年的追溯,笔者追溯出的答案是:阴阳五行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具体的源头在太阳历。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请看以下证据:

1.苗族太阳历论阴阳。苗族文化中的阴阳,源于天文历法,具体源于太阳。

善于种植稻谷的苗族同胞,保存、运用了一种十二月太阳历,今天称之为“苗族古历”。苗族古历中有两个重要的节日——冬至与夏至。冬至与夏至,在苗族文化中还有两个雅称,叫做“阳旦”与“阴旦”。冬至称阳旦,夏至称阴旦。旦,有初生之义。阳旦,阳气初生;阴旦,阴气初生。阳旦,是阳气初生的第一天。阴旦,是阴气初生的第一天。阳旦阴旦,与太阳相关,与太阳、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相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冬至阳旦;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夏至阴旦。

为何以冬至夏至论阴阳?因为冬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暖变热,夏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凉变寒。寒阴而暑阳,阴阳抽象于太阳回归年中的一寒一暑。

冬至夏至,阴旦阳旦,年年重复,千古不易,万古不变。重复的根源,在于太阳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无限循环。与太阳相关的阴阳,是可以重复的。“阴阳不可重复”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立竿测影下的冬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长。立竿测影下的夏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短。阴旦阳旦,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阴阳不可定量”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苗族太阳历中的阴阳,由太阳所决定。由太阳决定的阴阳,可以重复,可以定量,没有丝毫的玄虚。“冬至阳旦,夏至阴旦”,苗族古历中的这八个字,足可以让所有以阴阳为玄学的文化批判,化为荒唐。

苗族文化保存了多种史前历法,这里有阴阳有五行,有天干有地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全部出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所表达的是时间中的节令,空间中的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表中里“立体方位”,以及四面八方“平面方位”。

2.蚩尤五行历论五行。《管子·五行》篇记载了一种*帝时代的“五行历”。五行即五季,五季命名为金木水火土。一季一行,一行统领72天。其顺序依次是:木行72天,火行72天,土行72天、金行72天、水行72天。72天×5=天,五行共天。治理天下的君王,按照五行顺序发布*令。*令有两大基本内容:在每一行的72天里,“应该干什么”与“不应该干什么”。例如在木行的72天里“禁民斩木”,因为这一时间段是草木生发的时间段。例如在水行的72天里“令民出猎”,因为在这一时间段禽兽最肥,而且还不是繁殖季节。

五行历,就是把人的生活生产之序与太阳之序连接在了一起。五行历,就是将太阳法则引入人则——生活之序与生产之序。

*帝时代的五行历,是蚩尤制定的。这一历史事实,《管子·五行》篇的记载是:“昔者*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中的蚩尤与*帝是合作关系,这一点有异于《史记·五帝纪》。

72天这一数据,在《*帝内经》、《鶡冠子》、《淮南子》中均有出现,由此可见五行历影响的广泛。

五行历中的五行,有着严格的规定性。这里的五行,与玄学无关,与迷信无关。

3.华夏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周髀算经》记载了太阳历、太阴历以及太阳历、太阴历合二而一的阴阳合历这三种历。本文这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阳历与阴阳五行ldquo太阳与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