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谢安谢尚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
TUhjnbcbe - 2021/11/18 13:00:00
这篇文章我们介绍围绕谢道韫的“周边人物”。

谢安(年-年),字安石,别名“谢太傅、谢文靖、谢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谢尚堂弟。

谢安开始并不热衷做官,而是隐居会稽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但后来谢氏家族朝中无人,他才东山再起,据说是王羲之给他造了个“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的势,谢安才可以顺利出山。

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谢安与王彪之等共同辅*。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苻坚的*队,使晋室得以存续。

和谢安相关的成语及典故:(成语)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屋下架屋(成语),意思是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晋朝一个叫庾仲初的人写了一篇《扬都赋》送给庾亮,庾亮极力抬高其身价,说可以与张衡的《二京赋》以及左思的《三都赋》媲美,于是人人争相抄写。太傅谢安则认为评论过高,这是屋下架屋,处处模仿别人的作品,内容乏味。

一往情深(成语),意思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大意是,东晋时期,永修县侯桓伊将*不仅善于用兵,对音乐也十分精通,他经常吹蔡邕的柯亭笛,十分动听。他听到别人唱歌时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喊道:“怎么办啊!”宰相谢安夸奖道:“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小儿破贼(成语),比喻年纪轻就建立功业。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就是在淝水之战期间,谢安和客人正在下围棋,忽然收到侄子谢玄从战场寄来的家信。谢安看完信,半天不说话,过了一会才慢慢凑近棋局准备继续下。客人问他战争打得怎么样了?谢安只说“小孩子们打败了敌*。”神态举止都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东晋丞相谢安隐居东山时,弟兄(谢尚、谢奕、谢万)已富贵,妻子刘氏问他:“大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遮掩口鼻低声说:“但恐不免耳(恐怕不可避免)”后来果然出仕。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辛弃疾这里反用谢安“富贵恐不免”之语,表示自己对功名富贵的淡漠。

谢安围棋*墅,典出《晋书·谢安列传》。苻坚率百万大*逼来,帝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前来问计,谢安神态夷然,没有一点惧色,只说:我另有办法。就再也不说什么。谢玄不敢再吱声,请张玄重新来问,谢安却起身来到乡间的别墅中。当亲朋好友都来到的时候,谢安和张玄却下起棋来,以别墅为*注。平时,谢安下不过张玄,但是这天,张玄心有所惧。就输给了谢安。这时,谢安回头对他的外甥羊昙说:我就把这座别墅交给你了。”后来,“围棋*墅”就用来形容人从容镇定,举重若轻。同源典故:围棋*墅,东山*墅,争棋墅,争棋*墅,羊昙*,谢傅别墅,谢安棋,谢*,*墅等。

唐代杜甫《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这里的“谢傅”就是指的谢安。

南宋刘克庄《围棋*墅》“安石心夷旷,难将浅见窥。能拚百弓墅,只*一枰棋。苻虏投鞭急,羊生对弈迟。土山今乞汝,泉石更由谁。侍女收残局,群儿走捷旗。拊筝并折屐,无喜亦无悲。”这里说的就是淝水之战的情形,“安石”即指谢安。

相传谢安每到夏天就热的汗流浃背。某年夏天,谢安正和王坦之下棋,两个人都是满头大汗,王坦之笑着对谢安说:“谢公俊雅,不过如斯”。谢安对自己汗流浃背的形象也觉得十分羞愧。恰巧谢安的侄子谢玄(也就是谢道韫的弟弟)此时前来,献上从岭南带来的“葵扇”一柄。谢安用其扇风,顿时清凉无比,连称“妙物”,说到:“坦之从兹不复笑我也”。这里的“葵扇”大概就类似我们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赶蚊子用的“蒲扇”吧!

“老翁可念”出自《世说新语》: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汝欲放去邪?”遂遣之。翻译过来就是: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烈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谢安与王导等世家大族皆居秦淮河畔,乃三国时代孙权旧部乌衣部队之驻地,世称乌衣巷。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指的就是王导和谢安所在的家族。

清初诗人王士祯曾评价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认为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通过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咏史诗,其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这里的谢将*指的是谁?()A谢灵运B谢眺C谢尚D谢安答案:C解析:谢尚(-),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谢尚精通音律和舞蹈,工于书法,擅于清谈。曾任镇西将*,人称“谢将*”。李白诗中讲的这个典故是这样的:有一次谢尚听到*吟咏自己的咏史诗,便请*过来相谈,一谈甚是投机,谢尚便对*大加赞赏和提拔。这里李白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一样遇到欣赏、提拔自己的贵人“谢将*”。“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首《桃叶歌》是王羲之的那个儿子给自己的爱妾所作?()A王徽之B王凝之C王献之答案:C解析: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48景之列。桃叶渡位于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个贵族,便是晋朝的两大宰相:王导、谢安的“王谢”两家。王羲之是王旷的儿子,王导的侄子。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1、王玄之长子王玄之,字伯远,工草书和隶书。其妻何氏。玄之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蕴之为嗣。玄之生前曾参与父亲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有帖传世。2、王凝之(谢道韫的老公,撒豆成兵的笑柄)次子王凝之,字叔平。历任江州刺史、右将*、会稽内史,亦工草书和隶书。他也曾参加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其妻为才女谢道韫。东晋晚期,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教”。隆安三年(年),孙恩造反,兵临会稽城下,王凝之不仅不出兵也不设防,还整天祷告,并说:“我已经向大仙请示,借了数万*兵驻守各个要塞,不用担心反贼。”结果被孙恩杀死,子女也全部遇难。3、王涣之三子王涣之,善草书。自幼学习父亲书法,达到了形似的程度。有帖传世。涣之也参与了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4、王肃之四子王肃之,字幼恭,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并有诗流传于后,只是不见其法帖传世。5、王徽之五子王徽之,字子猷,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据说王徽之这个人生性高傲,特别随性,有名的故事就是“雪夜访戴”的典故。据说王徽之住在山阴县时,有一夜里下大雪,他一觉醒来,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可到了戴家门口却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徽之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到哪里时兴致没有了,那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6、王操之六子王操之,字子重。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当朝司空贺循。操之有宣之、慧之二子。7、王献之(书法成就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七子王献之,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当年谢安品评王家兄弟,曾有过“小者最胜”的赞誉。谢安毕竟是谢安,他的眼界确乎高人一筹。只有王献之,方能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原配夫人是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姐郗(chī)道茂,但后来被新安愍公主,也就是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司马道福逼婚,王献之无奈休妻郗道茂,娶了新安愍公主。王献之还有一个侍妾叫做桃叶,据说《桃叶歌》就是王献之为其所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谢安谢尚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