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诗线索端午安康
TUhjnbcbe - 2021/11/8 0:44:00
北京痤疮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图片来自网络

诗线索

诗线索

端午安康

端午节安康

本期作者阿阳陈刚杜艳何建峰王连芳写在前面的话

“五月五、过端午……”

端午安康。明日便是五月五,端午节了。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用于祭拜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又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后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此时,夜色深沉。让我们一起阅读,清水热土上的赤子们,怀着大热爱,写下的优美篇章。

五月五阿阳艾草被掐头去尾之后收录在朋友圈里与刻在水里的那些文字相比肤浅鱼群嗤之以鼻尽力摔碎体香浮起沉船溺亡青铜上的锈迹早上的露水动用了雪山之张力脚步深陷其中有了赤脚和麦子奔跑的念想手腕上绑上一条蛇草木掩盖真相与谎言蝉蜕与蛇蜕会给你们下猛药但愿这个日子不只是下酒菜

端午(石头,河流或自己)

陈刚

1已经没有人在意南北差异,这不重要我们心知肚明:能休假几天才重要会不会堵车才重要2每年端午我都回家穿一回布鞋沾点早晨的露水折柳枝拔苦艾,别在自家门上眯着眼睛,看着焕然一新的门庭我会爬上山顶目视日趋瘦削的炊烟和村落细数山中潜藏的儿时回忆3我将它当做祭奠和缅怀的日子看着不断落下的石锤,一一次将命运的铁钉砸入墙中,尘埃落定每一次看见那些花白头发的人心生悲戚。我的头上终将会生满白发大河奔腾而我两手空空,这使人伤心我一次次怀抱花朵和石头,沉入水底又一次次带着灰烬和破碎原路折回南山的梨树却一年一次照样开花结果4《风土记》里言:“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人将每月前五日称作端午,仲夏端午有别于其他端午姑娘们做好香囊,暗藏爱恋她们羞涩地低头握紧衣角她们有蜂蜜的思念苦艾的思念她们会在某日顶上红盖头被驴子驮入另一个村庄她们哭泣她们也微笑在以后的许多日子他们同守胖硕的炊烟和村庄同守一碗清水数双筷子的清淡5行走在水边,内心泛起沉水的心思弯腰试试水温。北方农历五月的水有些冰冷。我怀抱旅途中捡起的石头又重新丢弃。尽管有那么多失意的事却断不能轻生。在当下生而弥足珍贵(总能轻易找到理所当然说不的理由)崖山之后,大山解体成石,河水干涸气节已沉在字典中,像一件藏品因此我们越来越怀念一个叫屈原的人

写给端午的诗

杜艳

摆露水捋一把初夏的晨露顺着我的长发还有你的小辫儿他的光头,抹啊抹开始的时候是慎重的自己先抹,又互相抹接下来就出来不安早醒的清晨也开始不安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心不安愿光阴永久地停住在草地上撒欢的少女那肆意笑声或身影中端午的那抹露水滋润的何止是生长的身体和那头乌黑的长发搓手绊儿红*蓝绿青蓝紫五彩的线和灵巧手一头是妈妈,一头是我用心地慢慢儿地搓妈妈额角的疲惫温暖了我的眼神专注了我搓没了童年搓远了时光今年端午我最想搓手绊儿摘下镯子放下手表带上五彩线搓的手绊儿去野外不怕蛇咬不怕虫叮拔艾草外婆说五月五这天的艾草治得了她的腰疼山上这白色的草很多我年年都去拔好多人也都去拔拔了艾不一定去灸并不真的去治哪儿疼艾草让我们想起某个人某段日子和某一事比如屈原还有外婆还有外婆苍老的脸甜醅子小时候总能看见裹着头巾的家乡的妇女们精选白色的小麦拿到村口那石槽里用另一块石头用力砸于是小麦脱掉了一层皮麦皮脱掉一层又一层又在开水里煮熟捂好放炕头在等待中酿造成甜醅家乡的端午节何建峰

悠悠华夏,兰芷蕙草,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在乡下,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颇为浓重的盛宴。

在乡下,一年中除了春节和中秋节,就属端午节最为热闹了。乡下人,一年四季都很忙。在端午节的前两天,乡亲们就更忙了。他们忙着赶集、包粽子、煮甜胚、煎油饼、蒸面皮、撒凉粉、绣荷包、做五彩线,应有尽有。

过节,只有在乡下,才能感受得到那种传统节日的气息。那种感觉,是生活在闹市中的人们所无法体会的。

五彩线,是由五种不同颜色的细线搓合而成的。在乡下的端午节那天,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一般都是要戴五彩线的。并且在端午节那天戴上五彩线后,直到农历六月初六才能剪掉。传说,戴上五彩线,是为了给小孩续命和保佑他一年四季都平平安安的。记得孩提时,我也曾戴过不少的五彩线。

晃眼间,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端午节了。物是人非,变化很大。我记得小时候乡亲们都是习惯于买集市上的粽子吃的,可现在他们更热衷于买几把粽叶和两三斤糯米,自己包粽子吃。

今年,我也买了几把粽叶和糯米,想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吃,那种感觉别有一番风味。虽然自己包的粽子的形状,或许没有集市上买的好看,可我觉得自己包的粽子比别处买的都更加新鲜,更加香甜。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粽子。

端午节那天晨曦,太阳的脸还未从地平线上露出。尚在上学的堂弟,就将我家的门敲开,唤醒还在沉睡的我,约我和他一起去山上拔艾草、摆露水、折柳枝。

在端午节,拔艾草、摆露水、折柳枝的风俗,在乡下是颇为盛行的。它几乎成了端午节那天,乡下人的必行之事。

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将早早采来的艾草和柳枝插在门楣上或窗户上。传说,这样不仅可以避邪,还能使家庭更加和睦。还传说,在端午节那天,脚上若能沾点大地之神赐给人间的圣水——露水,不仅可以去除百病,还能给人下半年带来好运。另一种说法是,在端午节那天,若能将露水抹在头发上,不仅可以使人的头发变得更加乌黑、柔软,还能给予人们智慧和灵气。

而艾草,确实是可以驱虫、治病的。小时候,常见奶奶将晒干的艾草在晚上拿来熏蚊子,蚊子果真就没了。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身上常长“豆豆”,奶奶便把晒干的艾草搓成“棒”,点燃了给我们灸,病果真就好了。现在,也有人用艾叶泡脚,据说不仅能去火驱寒、消炎杀菌、调节神经,而且对于改善睡眠效果很好。

家乡的五月五王连芳那些年,家乡的五月五是飘满香草味的。四月八,清凉寺赶完庙会,怀着对一碗凉粉的念想,天天盼望着五月五的到来。五月的风是柔和的,温暖的,碧绿的。一夜之间,柳树的叶子茂盛了许多,好像专为端午而疯长。漫山遍野的庄稼、小草,绿浪翻滚,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野花跑满山坡沟壑。五月的家乡像粽叶包裹起来未下锅的粽子,绿意盎然,情思悠悠。

掐指算到五月五前两天,母亲从尼龙袋子里倒出半簸箕莜麦,拿一个干净的布鞋,套在手上,鞋底蹭了又蹭,莜麦末子脱落,端起簸箕扇几扇,细末子飞出。簸箕内的莜麦光滑、干净,放进盆里淘一淘,倒入锅里,加水煮。待莜麦将熟未熟时,捞出,稍凉,盛入黑瓦盆内,加适量麯子,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外裹厚衣服,放在炕角落,迎接初五的节日。初四日晚上,再搅一盆酵子,放在还有余温的灶台上,准备鸡叫三更时起来,和面、炸油饼。在家乡,不仅我的母亲这样做,每家每户都这样做。那时,村里人的光阴有穷富之分,可节日没有穷富之分,穷人这样过,富人也这样过。

五月五,天麻麻亮,东家的门闩响了,西家的门环鸣了,院子周围的脚步声、咳嗽声匆忙起来,大孩、小孩吆喝着,呼朋引伴去上山。这一天,学校要求吃完干粮去学校。我们放开胆子,上山采摘端午的习俗。动露水,是要做的第一件事。黑夜将黎明的眼泪,一滴一滴挂在草尖,在晨曦的爱抚中,晶莹闪烁,像珍珠,像星星,在草叶上跑来跑去。穿黑条绒布鞋上山的人,专门为露水而来。行走在齐腿腕的绿草丛中,所到之处,露珠来不及滚动,被撞个粉身碎骨。一半滚落在行走者的布鞋上,裤腿上,一半跌落在泥土里;一半成为洗涤尘埃的圣水,一半成为滋养万物的养料。有人蹲下来,双手摆动草尖,捧起八九颗露珠,洒向自己的头发、脸颊,端午的香气湿漉漉的混着青草味儿,沁人心脾。

艾蒿长在绿草丛中,她有好几个姊妹。叶宽,正背面都绿的是水蒿,无味。叶细,正背面都是灰白色的是臭蒿,味臭。叶不宽也不细,正面绿,背面灰白色的才是艾蒿,味香。拔几株,十指生香,拔一捆,用一根长蒿拧成草绳捆起来,算是采到端午的第二份礼物。草丛中,还可以看见零零星星的飘儿,一颗颗,如跳动的心脏,在绿草如茵的草坡上红得耀眼,红得诱人。摘一颗最大最鲜艳的放入嘴里,是来自*土地,绿草丛的甜,甜得厚实,甜得凝重,摘一把,用冰草扎起来,带回家,和家人一同分享。

绕过一道道梁,来到小河边,目标是一排排柳树。男孩爬上树,几脚踩下去,细弱的柳枝骨断香销,跌落下来。女孩怜惜地捡起几枝,算是采完了端午的礼物。

上山的大人、小孩提着艾蒿,头发、裤子湿漉漉地扛着柳梢,唱着山歌回到家中。油饼的香味扑鼻而来,得先忍着,门上插柳,门顶放艾,洗洗手,才能吃。陈旧的木扇门,插几根柳梢,年轻几分,浪漫几分。为什么插柳,我问过父亲,他说,隋炀帝后宫佳丽数千,对于每晚陪伴哪个妃子,很难抉择。他牵了一只羊,羊走到哪个妃子的宫室,他就去陪哪个妃子。有一个很聪敏的妃子,她在自己的宫门前插了几枝柳,羊看见柳,自然走了进去,那位妃子很受隋炀帝宠爱。插柳这一习俗便流传下来,到底是为了传承智慧,还是别的,我不知道,我只觉得,门上插柳很有生机。一大捆艾蒿,放在门顶,风吹日晒多久,无人问津。家里有人病了,自然会想起它,拿几株下来,捏成柔软的小圆锥,放在身体的穴位处,点燃,香气四溢,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炎、脾胃虚弱等,艾蒿是治疗岁月病根的良药。五月五的一草一叶总关情。

柳梢依依,艾叶飘香,油饼上了桌。母亲掀开炕角放了两天的黑瓦盆,长竹筷一搅,成熟了的酒醅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是丝丝的甜,呛人的涩,还有白酒的醇绵。吃一个油饼、半碗酒醅子,耳边回荡起一首童谣“吃饱了,喝涨了,和富汉家娃娃一样了……”城里人说的粽子,对于我们乡里娃娃来说就是一个生动的名词,没有内容和形式,只能想象。历史课本上讲到屈原,讲到汨罗江,讲到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每一年的五月五往汨罗江投粽子,祭奠。那些年,家乡的娃娃把粽子想象成汨罗江上的一朵浪花,想象成江南烟雨中的一朵伞,朦胧、美妙而不可触摸。

吃完干粮,最要紧的是缝荷包,戴手款。我母亲是当地出了名的裁缝,家里有好多绸缎碎片和丝线,红的、*的、绿的、蓝的、紫的……色彩鲜艳,正好可以用来缝荷包。母亲挑选一块大小合适的红绸子,用剪刀裁成两头尖的椭圆,撕一点点新棉花,撒一小撮香草,均匀地铺展在红绸子上,顺长对折,穿针,引线,拉线,一个圆圆的红心成功了。剪两缕绿丝线,做成红荷包的穗子,红荷包,绿丝线*金搭档,大气、耀眼,一派节日景象。一旁的我,或多或少,也遗传了母亲的巧手,选取一块蓝绸子,学着母亲的样子,裁剪,铺展,放料,引线,拉线,一个说圆也不圆,说扁也不扁的荷包让我很有成就感,再剪两缕*丝线,当穗子,蓝荷包*穗子,富贵、庄重。和母亲做的相比,我还是觉得母亲的漂亮,自然会戴在胸前的纽扣上,在朋友面前,当作炫耀的资本。

有了荷包,还得有手款。手款越花越好看,母亲积攒的花线全用上派场。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红、橙、*、绿、青、靛、紫七色线,一头是母亲,一头是我,朝相反的方向搓拧,折叠,再搓拧,一条漂亮的线绳就拧好了。我说,手上,脚上全戴。母亲说,不管是手还是脚,要留一只出来,个头才能长高。遵循母亲的人生经验,留一只脚出来,长个头。母亲又说,手款戴到六月六,剪断,扔到瓦楞上,喜鹊把它衔到银河之上,搭鹊桥用。七夕,牛郎织牛鹊桥相见,那一晚,葡萄架下能听见牛郎织女的悄悄话。那些年,家乡没有葡萄架,我始终没有听见牛郎织女说的话,是我最大的遗憾。一次偶然,看见维纳斯断臂的雕像,才明白残缺是一种美。生活中有遗憾,才会有对美的念想。

特殊的一天,该到上学的时候了,出门前,母亲拿出雄*酒,在我头发上,耳朵边涂抹一点说,有了雄*的味道,出门,蛇绕道,飞蛾、虫虫不沾身。

太阳爬上了树梢,像我一样的孩子,戴着荷包,戴着手款,浑身散发着香草味,自豪、幸福地走在上学的路上。比一比,谁的荷包圆;闻一闻,谁的荷包香;比一比,谁的手款鲜艳;笑一笑,谁的头发未干。

中午的凉面,炒几根韭菜,擦一根*瓜,捣两瓣蒜,辣椒油拌一拌,一吃两碗半,盼了很久的五月五,吃出了香味儿,玩出了香味儿。

那些年,我的家乡——王河的五月五,缕缕香草味中全是幸福时光,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一缕香足以怀念一辈子

END

诗线索

作者:阿阳等编辑:汪域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线索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