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总觉得鲁迅的文章太枯燥,总写些阿猫阿狗的东西,现在二十多岁回头看,才觉得鲁迅的强大——一个被贬低为神的人物。最近在看鲁迅的《朝花夕拾》,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谈谈鲁迅先生的童年。
鲁迅,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夏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取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求学南京时改名为周树人。
元方于年北京鲁迅博物馆拍摄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文章,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一生经历了什么。鲁迅先生的一生特别丰富,而且他特别关心中国的前途,经常参与一些社会改革的活动,他的作很多都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先从他的童年说起,这是一个特别魔幻的童年。周氏一族是明代正德年间一个叫周逸斋(-)的人移居到绍兴城内竹园桥,逐渐由农转商。也就是绍兴周家的始祖。
到了第6代,周煌(-)就已经考取了举人,有良田万余亩,当铺十余所,成功变成了地主和官僚这一阶层。后来周家就越来越繁荣,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开始衰落,到鲁迅出生时,家里只剩下三公顷水田了。
鲁迅的父亲叫周伯宜,本名周凤仪(-),母亲叫鲁瑞,他们生了四子一女。但是最小的儿子周椿寿和女儿周端姑不幸早夭了,剩下三个儿子。大哥周树人也就是鲁迅,还有周作人和周建人。
周凤仪图片源于网络
鲁瑞图片源于网络
按照年份算,鲁迅属于周家第14代。鲁迅自己的笔名中“鲁”就取自母亲,“迅”则是在日本留学时期用过的笔名“迅行”,关于鲁迅的童年生活,在《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里可以窥见一二,其中主要包含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和《五猖会》四篇文章中。
比如《猫、狗、鼠》中写道“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鲁迅养了个隐鼠,结果被保姆长妈妈一脚踏死了,从此他就非常恨长妈妈。
后来《阿长与山海经》里讲自己想要一本插图版的山海经。但是又没法买到,每天念念不忘。后来长妈妈问鲁迅《山海经》是怎么回事,写道“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的说道:“哥儿,有面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长妈妈对鲁迅是真心疼爱,一个没文化的乡下女人,知道鲁迅喜欢《山海经》就给他带来了,倘若长妈妈知道那只隐鼠是鲁迅喜爱的,也不会一脚踏死了吧。鲁迅最后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原文。
接着讲鲁迅长大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为了鲁迅的父亲周凤仪的科举考试,去行贿但是败露了,然后被判入狱七年,事发第二年,鲁迅的父亲也换了重病。13岁的鲁迅每天穿梭当铺和药房,这段经历可以从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找到。
周作人说父亲的病是肺结核,但是很多海内外医学家推断是肝硬化。而且已经严重到了腹水的程度。最开始给鲁迅父亲看病的是绍兴城里的一位名医。其中一位医生陈莲河,原名何连臣,鲁迅之所以把他的名字倒过来,是因为在说这个医生是非颠倒。
《父亲的病》是以鲁迅叫着临终的父亲,知道他父亲停止呼吸结束的,直到鲁迅长大,还能听见自己那时的声音,觉得是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鲁迅应该是非常否定中医的,事实也是如此。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这样的发言:“我父亲并不反对中医,反对的只是庸医。并不是说我们家里不吃中药,不看中医,比如说我母亲身体不好,我父亲买来“乌鸡白凤丸”给母亲服用,很快见效。这种中药丸后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为他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于患了妇科病,结果也治愈了。”
说鲁迅反对中医药,实际并非如此。但周海婴的话也不能全信,他出生时鲁迅已经48岁了,他七岁鲁迅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他幼时的记忆准不准这一点比较可疑。
但许广平在《文艺复兴》杂志的第一卷第六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追忆萧红》。景宋就是她的笔名。里面有这样一个段落:
“我疲劳之极,患了妇人常遇到的“白带”,医院治理,用药水洗子宫,据医生说是细菌在里面发炎,但是天天洗,洗了两个多月一点也没有好。气起来了,自作聪明的偷偷买了几粒白凤丸,早晚吃半粒,开水送下,吃到第二天,医生忽然说进步非常之快,可以歇一下看看再说。我心想既然白凤丸有效,或者广东药店出售的白带丸更有效,也买了几粒服下,再服几粒白凤丸善后,从此白带病好了,永远没有复发。鲁迅先生是总不相信中医的,我开头不敢告诉他,后来医生叫我停止不用去治疗才向他说。再看到我继续服了几粒白凤丸居然把患了几个月的宿疾医好,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而且拿我这回的经验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太太如法炮制,身体也好起来了。”
许广平图片源于网络
《呐喊自序》写于年,《从胡须说到牙齿》写于年,《父亲的病》写于年,《经验》写于年。而鲁迅和萧红也是年开始认识的,时间上吻合,不过很可惜,鲁迅年就因病去世了。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鲁迅早年的确是在非常猛烈的批判中医,但是晚年,特别是年以后,对中医有所改观,认为中草药里存在有用的东西。但整体上还是反对谋财害命的庸医。
早年父亲的经历,以及认识西医的经历给鲁迅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也促使他后面去学医。
后来,在《琐记》中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国外去。”
图片源于网络
之后鲁迅就记载自己怎样踏上了求学的道路,因为这个封建的社会已经让他受不了了,家道衰落,饱受世人冷眼,还有衍太太这样丑陋的女人,对自家孩子严格,却给别家孩子看*书,别家孩子调皮就在那煽风点火,还怂恿别家孩子做坏事,搬弄是非。见识到这些丑陋的嘴脸,封建的愚昧以后,鲁迅觉得去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文中画线部分节选于《朝花夕拾》和《追忆萧红》
第一次写这类文章,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