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30幅经典名家君子竹作品赏
TUhjnbcbe - 2021/8/14 18:55:00
夏季白癜风防治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227/4546150.html

*筌,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年,五代后蜀画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赡,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丰满,画花浓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币成,谓之“写生”。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徐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此图的笔法十分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完全符合画史所记*筌的艺术形式。*筌所画,不妄下笔,花竹师滕昌祜,山水师李异,鹤师薛稷,然其所学,笔意豪瞻,脱去格律,过诸公为多。所以筌画兼有众体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岛,钓艇古槎,莫不精绝。

雪竹图徐熙立轴绢本纵.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与后蜀*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独创“落墨”法,一变*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传世真迹甚少,《雪竹图》传为其所作。

此图描写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作者用烘晕皴擦等法,描绘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其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竹节用墨皴擦,结构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此图无款识。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金百两”八字。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

竹石锦鸠图*居宋卷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45.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写秋天栎树凋零,几只鸠雀或停栖在枝头,或在山石、水旁觅食啄饮。画面淡雅空潆。山石略加勾点,以皴笔擦出。竹丛栎叶皆以勾填法绘出。几只鸠鸟姿态各异,刻画细致,质感丰厚,此画显示了*氏风格。

竹虫图赵昌立轴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墨竹图文同立轴绢本墨笔纵.6厘米横.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六祖斫竹图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73厘米横31.8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

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竹林拨阮图佚名册页绢本设色纵22.7厘米横2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溪边竹林下,三位文士,身着长袍,对坐于兽皮垫上。姿态各异,或拨阮,或凝听。旁有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边汲水。图中人物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幅构图丰满而不拥塞,应为南宋绘画中的佳作。

竹雀图吴炳册页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悠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墨竹谱吴镇册页纸本墨笔纵53厘米横68.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西草堂图张渥卷纸本墨笔纵27.4厘米横81.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渥,生年不详,卒于年,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艺,累考科举不中,遂致力于诗画,善绘人物,学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说他学南宋梁楷。笔法细劲,形象生动。传世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等。

图绘竹林葱郁,远山盘亘,江水如镜。依山傍水处有一草堂,苍松雅树环绕,环境清幽。一人独坐堂内,两臂依榻上,目视前方。画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杨踽题诗一首,拖尾有杨维桢撰写“竹西草堂记”及元张雨、邵衷、马琬、赵潇、钱维善、陶宗仪诸名家诗题,并有明杨循吉、*云、项元汴,清高士奇题诗或题记。

青影红心图赵雍立轴绢本设色纵74.6厘米横46.4厘米

赵雍(—),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烦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

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

幽篁秀石图顾安立轴绢本墨笔纵厘米横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安(—约)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拳石新篁图顾安立轴纸本墨笔纵76厘米横40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北宋文同墨竹图立轴绢本墨笔纵.6厘米横.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元顾安风雨竹图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王蒙竹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鹤山,自号*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元吴镇墨竹谱册页纸本墨笔纵53厘米横6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张渥竹西草堂图卷纸本墨笔纵27.4厘米横81.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渥,生年不详,卒于年,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艺,累考科举不中,遂致力于诗画,善绘人物,学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说他学南宋梁楷。笔法细劲,形象生动。传世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等。图绘竹林葱郁,远山盘亘,江水如镜。依山傍水处有一草堂,苍松雅树环绕,环境清幽。一人独坐堂内,两臂依榻上,目视前方。画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杨踽题诗一首,拖尾有杨维桢撰写“竹西草堂记”及元张雨、邵衷、马琬、赵潇、钱维善、陶宗仪诸名家诗题,并有明杨循吉、*云、项元汴,清高士奇题诗或题记。

元张彦辅棘竹幽禽图纸本墨纵63.8厘米横50.7厘米(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张彦辅,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代后期。号六一,蒙古族,道士。擅画山水、竹石,能用米氏法或商集贤法作山水,惜无山水作品传于世。此图绘秀石旁两株修竹交柯而立,棘条屈曲上扬,两只禽鸟栖于棘条上。构图疏朗,秀石用笔直皴,以水墨略染,修竹、棘条笔墨清劲,双禽略加勾染,意在工写之间,格调疏劲清幽。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页绢本重设色纵41.1厘米横3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竹林品古》写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态一一表出,格调清逸。此图册用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

明杜堇东坡题竹图轴绢本设色纵.5厘米横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杜堇(生卒年未详),有极居、古狂、青霞亭长等号,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市),成化中试进士不第,绝意进取。工诗文,通六书,善绘事,取法南宋院画体格,最工人物,笔法细劲畅利,当时推为白描高手,又能作飞白体。亦善山水、花卉、鸟兽、界画楼台,严整有法。

图绘一老者持笔对竹题诗,左侧一小童捧砚侍候,右侧一老一少旁观。背后巨崖衬托,石栏弯曲,竹林苍翠,枝叶繁茂。观其情节,应是“东坡题竹”的故事。人物刻划细腻,设色淡雅。东坡宽袍大袖,峨冠长髯,风度洒逸。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劲健有力。竹午浓淡还近分明,枝叶赂背扶疏,笔法秀逸,清翠如水。左上题诗云:“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戛玉声。极居杜堇。”下押二印,一印文不清,另一朱方印为“天青日白”。

清罗清兰竹石图立轴绢本水墨纵厘米横66.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罗清(l—9),字雪谷,广东番禺人。擅指画,晚年时双眼失明,仍能指头画兰竹。作指画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其作品笔墨变化,浓淡交融,别有意趣。此图以指画作奇石屹立,气概轩昂,竹依石生,劲直挺拔。唯克勤郡王补画的兰花,东西开放,不相协调,略感不足。指头画一般多以简见胜,而此画却密叶如云,浓淡相宜;向背欹斜,各显其姿,发挥尽致。运墨挥动自如,无板滞流滑之弊,右边有其友钟岱题识。

清原济(石涛)笋竹图立轴纸本墨笔纵51.9厘米横32.4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写二枝竹笋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开始枝叶丛生。原济作画擅用墨法,此画之中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将地被的潮湿起伏、竹笋的新鲜蓬勃以及新篁的翠叶、细枝刻画得十分传神,写意手法高妙。

清郑燮荆棘丛兰图长卷纸本墨笔纵31.5厘米横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卷以兰、竹为题,间以山石。画法豪纵,以草书中竖长撇之笔绘写兰丛,高低侧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丛空灵润秀,神韵俱全。画卷末是一丛生长于荆棘之中的兰花,开花远盛于平常兰丛,正中作者自题之中所说“无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更硕茂矣”的词意,反映了画家卓立不群、坚贞高洁的品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30幅经典名家君子竹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