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邱县这些传统习俗礼仪,你都了解吗
TUhjnbcbe - 2020/11/27 20:18:00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弘扬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由邱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编纂的《邱县非遗》一书正式刊发了。

该书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内容包括邱县的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大类,详细介绍了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类别、历史渊源、特色价值、传承脉络和代表人物等,是集中反映邱县非物质文化概况的专著。

今天,我们选取了其中邱县传统习俗礼仪的篇章,与大家共同分享~

婚娶

说媒旧时,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互相了解家庭和对方的生肖、八字、品德、技能等,如果生肖不犯冲克、八字合、门户相当,双方同意即可初步确定婚姻关系。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一般由媒人牵线,男女多次交谈,情投意合即可订婚。

订亲旧时订婚需两步进行。首先是打“小帖”,双方互换礼品和订婚帖子。第二步叫换“大书”。由男方设宴招待三媒六证,出一定的聘礼;女方稍有答礼,互换订婚大书,正式宣布婚姻关系的确立,也称摆媒人席。此后双方均要受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而要经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必须履行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夫妻;如果离婚,仍需办理离婚手续。

送帖也叫“下日子”、“探话”。男家择定合婚吉日良辰,请媒人或懂礼节的人告之女家结婚时间,征求女方意见。男方备衣服或手饰等礼品送女家,女家备宴招待。

通道婚前男方备食盒,内装米10斤,挂面10斤,肉10斤和粉条若干,另带连根大葱两棵(代表聪明)、连节藕(偶的谐音)、连根艾草两棵(爱的谐音)等送女家,约定迎亲行走路线,沟通两地礼仪习俗,商定送亲人数等事宜。女家设宴招待,回个水饺(意交子)。

迎娶旧时婚典前一晚上,新郎到本家长辈和邻里行“家礼”。女家为新娘“开脸”(沐浴,用线绞新娘脸上的汗毛)。娶亲这天,男方备一顶蓝色花轿,由新郎坐,一顶红色花轿,由新娘坐,去时花轿里坐一父母双全的本家男童,谓“压轿童子”,然后鼓乐喧天到女家迎亲。新郎到女家后,跪拜求亲,女家为新郎十字披红插金花,同辈人或小辈人乘机在新郎脸上抹锅底灰叫“抹喜”,族长将新郎请至上房款待;同时女家拿钱或物给压轿童子“压轿礼”,童子方肯出轿。

女家见新郎轿到,即发送嫁妆车,嫁妆内放红枣、花生、棉籽、糖果之类,祈求早生贵子,插着花生男女,夫妻恩爱甜甜蜜蜜。到男家后,男家要给押送嫁妆的小孩礼钱,否则小孩们不让卸嫁妆。

新娘梳洗打扮,身穿大红衣服,头顶蒙头红,腰束一面铜镜(意为照妖避邪),脚蹬小石磨(不让闺女把娘家的财带往婆家),坐在椅子上,由亲人抬入花轿。蓝轿在前,花轿在后。花轿由新娘的知己亲人手扶轿杆保护新娘,其他送亲人随后,一路吹吹打打到男家。路遇井、石、庙由执客用红毡遮挡避邪。如有人横一板凳挡路,乐队吹奏一番方可上路。

新娘在进男家村庄时,将铜镜翻过面朝外;到男家门口,燃放鞭炮,男方女执客将一织布杼上放一吊制钱,移交新娘托着(意有钱花)。大门槛上横放一卷线轴(当地人叫柽子),轴上放一马鞍,两旁各放一经线用的落子,中插一双红线缠的筷子(意为新娘过马鞍,一世得平安,落户常住,一生有钱)。新娘由娘家人抬到天井院神桌前,女执客接过杼和铜镜放在神桌上,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过去的秤为十六两一斤。天上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福禄寿三星正是十六星,示意吉星全到,大吉大利之意,也有称心如意的意思);再将秤插到神桌上的斗里,斗里盛满五谷(取意粮食满仓),斗四角插五彩小旗,是为了破除邪祟。桌上供全神,新人在神桌前跪拜天地,女执客将新娘送入洞房,男家设宴招待送亲人。

饭前,主事人陪同新郎跪拜谢饭,女方族长出谢饭礼。饭毕,大部分送亲人退回,留数位新娘亲人到新房,重新设宴招待,俗称留吃“二顿饭”。席间,女方主事人请见亲家母,双方协商接送新娘的日期和其他事项。待女方亲属全部退走后,街坊晚辈即开始闹洞房,有越闹越红火之说。

当日午饭后,新娘跪拜男家族人长辈和亲戚,视辈份大小、关系亲疏给新娘拜钱(有新人不磕空头之说)。但公婆不给钱,而且还要在拜钱中取出几元,说是留点买盐钱。旧时东南乡一带,第二天亲友来道喜时新娘才磕头,现也改为当天跪拜亲人。

晚上,夫妻喝合卺酒,也叫交杯酒,吃子孙饼和新娘家带来的饺子。本家儿女双全的嫂子为新人扫炕铺被,而且要随铺随念唱:“东也扫,西也扫,扫得孩子满炕跑”等。洞房第一夜要点长明灯,就寝后有晚辈和同辈人听房的习俗。

以上为大娶。小娶则男家只备一顶花轿,新郎在家等亲。轿内放一嘟噜儿,内装棉籽,口堵一红枣,红纸封口,上插一朵花,意在“嘟噜换媳妇”。本家嫂子或小姑子,在嘟噜内插一针,针尖朝上,待新娘扒口时刺扎新娘,以戏弄,意在杀杀新娘的脾气。

回门新婚夫妇第一次双双回女的娘家曰回门,也叫“认门”。新女婿拜望岳父母和女家族人。女家备丰盛宴席招待新女婿,吃三顿饭。第一顿馒头、肉菜,第二顿水饺,第三顿面条。女家嫂子和小姨子常在饺子中包辣椒、谷草等物来戏弄新婿。饭后夫妻同回婆家。之后,新娘逢农历初八、十八、廿八日,必须在婆家住,叫扒财,取意“发发发”。连过三个“八”后,就可以随便了。

园饭出嫁闺女结婚十二天,女家族人和亲戚女眷备礼到男家,双方亲家互相见面认识,男家备酒宴招待。至此,婚礼程序全部结束。现在多改在当天或第二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花轿由自行车、拖拉机、三码车、小轿车取而代之,礼仪有所删简。但是,女方要彩礼的数目不断增加。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婚事逐年升级。为了刹住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之风,有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统一标准,但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丧葬

送终,人在病危弥留之际,子女要日夜守候在身边,如果死者咽气时子女不在身边,就是不得“济”,被世人视为不孝。故而老人临终前,子女千方百计急速回到老人身边,聆听老人临终教诲,为老人送终。

装殓,人死后,即时烧“倒头纸”,举哀痛哭。在尸体僵硬前,为死者穿“送老衣”(寿衣、鞋帽、褥子要全新)。子女在为死者穿寿衣时不许哭。移尸于正屋中间灵床上,用白布条将死者两只脚缠正,俗称“攀脚带”。

报庙,人死后,孝子要到土地庙烧纸,俗称报庙(传说,人死亡后,三日内不能即达阴曹地府,则暂住本地土地庙中,求土地爷照应)。解放后,庙已拆除,此俗自行免除。

破孝送殡者要着孝衣孝帽,男戴方形孝帽,束孝带。大孝子的孝帽角缀花羽,垂于脑后。父死缀左角,母亡缀右角,父母双亡缀两角。如长子早逝,由长孙代替称承重人。直系女子着孝衫、孝带,媳妇只着孝带。出阁的女儿还需到婆家讨孝,孝衣脱放门外,给公婆叩头,经公婆允许,才可穿孝进家。

舁(yu)殓,即将死者放入棺材中,多在夜深人静时举行。先扫净棺内杂物,于棺底散放柴灰,灰上放压背钱七枚,放褥子、枕头,由孝子孝女抱头,将尸体移入棺内,上覆蓝布蒙头。

祭奠,祭有哭祭、灵前祭和路祭。哭祭是每天五更、早饭后和晚饭前,孝男孝女围尸痛哭哀悼。

出殡,丧家请威信高、懂礼仪的人充当丧事总理,俗称大执客。有身份地位或富裕的人家,还要请德高望重有权势的人当礼宾先生和点主官,主要是管理丧事。现在礼宾先生和点主官已免除,一般由执客或红白理事会操办丧事。

起灵前挂孝。已结婚男子由岳父家为其女儿和女婿挂孝,已结婚女儿由婆家人为其挂孝,未结婚的子女则由本家挂孝。

七祭,人死后,每七天儿女要到墓前烧纸祭奠一次。过完七个七天,叫尽七。闺女不烧双七纸。以后百天、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均要烧纸祭奠。

生育

妇女怀孕称作“得喜”、“有喜”。怀孕后,称为“双身人”、“重身子”、“四眼人”,忌参与红白喜事。孕妇不仅不能作伴娘或者参与铺床,撒帐等婚仪,而且不能前往观看,更不能参加死丧活动。否则不仅影响别人,更重要的是影响胎儿,导致发育不正常、难产、怪胎等。即使亲人死去,也不许接触尸体和棺材。

在饮食方面,忌吃兔肉,以免豁唇;忌吃姜,防胎儿生六指;忌吃葡萄,怕生葡萄胎;忌吃鸡肉,怕化掉胎儿,狗肉不洁,吃了难产等。孕妇不能在娘家和外人家生孩子,避冲撞神灵,招致娘家和外人家破落、子女不祥等灾异。

孕妇产男谓“大喜”,产女谓“小喜”,大门挂红布作标志,谢绝生人进宅。三天请收生婆,酒肉款待。四、六两天忌生人看望,怕婴儿得“四六风”。十二天,亲朋、邻里来祝贺,送鸡蛋、红糖、挂面、大米或小米、油盐卷子等,看婴儿要拿看钱,或布,或小儿衣服。产妇满月前不许串门,串门不吉利。

婴儿满月由姥姥抱去礼节性的小住。婴儿满月前后,街坊凑钱为婴儿打一套银器,如银牌、银锁、银镯等,谓“百家缀”。婴儿家长怕婴儿不成人,春节期间每家要一个饺子等食物,谓“百家饭”。婴儿一百天,一般由姥姥、妗子、姑姑、姨送些小礼物,如衣物、长命锁之类,现在一般都为婴儿照百日留念照片。婴儿周岁这天,摆放各种象征物品,随其抓取,试其志向,谓“抓周”。

20世纪60年代前,为预防天花病,均为小孩接种天花疫苗,叫种牛痘。到牛痘定痂时,亲戚朋友买烧饼看望孩子,叫“揭痂”。现在天花已绝迹,儿童不种牛痘,这种习俗也自行消除。

习惯认为,儿童在12岁之前,*魄不全,受惊吓会丢失,也会被妖魔*怪摄走。老人用制钱一枚,穿一缕线谓锁子,挂在灶王爷供板下呌挂锁子。谓此即能将孩子的*魄锁住,由灶王爷庇祐。每年一条,直到十二岁。在正月初四、初六或初八双日子,举行开锁仪式。院中围一苇席,用铁索套住,孩子坐里面,身披红袄,假装犯人,由妗子执鞭于外充当监禁人;邻里亲戚送果子、枣花、枣卷子之类食物,谓为犯人送饭;之后燃鞭炮,孩子从苇席中跑出,蹬倒横放大门的板凳;由舅舅(救救的谐音)拦住,用剃头刀假在孩子头上划一下,意为剃头,再背回来。整套仪式叫开锁子。

旧时农村还盛行姥姥或舅舅每年六月麦收后给外甥送面羊习俗,也有送活羊的。以羊羔跪乳教育外甥,长大后报父母养育之恩。

寿诞

百姓认为,小孩子、青年人做寿是不妥的,要折寿,只能说是过生日。农村小孩过生日,只是改善一下生活,煮两个鸡蛋即可。忌喝米汤和粥,俗说喝了粥要一年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应打骂,否则孩子不长。

城镇小孩过生日,多由父母操办,往往要请一些孩子的小伙伴,买些玩具和照张照片。青年人过生日自己操办,召集朋友一起聚餐,朋友们送些小礼品。近年来,不管老人、青年人和孩子,过生日均备生日蛋糕和吃面条(意为生活日日高,人长寿)。

寿诞礼仪一般在40岁以上才开始举办,特别是六十、七十和八十岁大寿更为隆重。子女为寿星设寿堂,叩头拜寿,献寿桃,大摆宴席,分食寿糕、吃寿面。客人携带礼品寿幛等,共同祝贺。一旦做寿开始,年年不许间断,逢五、十大庆,其他年岁小庆。直系晚辈,年年应到场,人不到礼到。

其他礼仪

传统的礼仪作揖、拱手、磕头等,虽时兴时废,但终末绝迹。20世纪60年代后,婚礼不再作揖、叩头,改为鞠躬礼。农村丧葬,孝男孝女和至亲晚辈,仍行三拜九叩大礼。机关举办的追悼会,静默致哀,行鞠躬礼。上坟祭祖和春节拜年,则行磕头跪拜礼。日常生活中,常以握手、点头、打招呼或抱拳、拱手等方式表示礼仪。

传统节日,亲友间互相来往,走访故友和师长,探视病人等,均要带上一些礼品。在门外要叩门或打招呼,俗话说:“想进堂,声必扬。”不见主人出门迎接或应声,不可冒然进入家门。有客来访,主人要到大门外亲迎,让客先进屋坐上座。茶水不要斟得太满,有“茶七饭八、酒满盅”之说。壶嘴不许对着客人,要以各种方法劝酒,直到客人满意。如客人不说吃饭而将饭端上,则是对客人不恭。吃饭要等客人放下筷子后,主人才可放筷。客人走时,主人要为客人推车送至大门外,待客人走远,方可回家。

婚嫁、生育和丧葬,亲戚、朋友都要送礼。男婚女嫁,朋友提前带贺幛去祝贺。近年来,礼品的档次逐年提高,从被面、毛毯上升到电扇、收录机等,现在大部分送现金红包。主家设丰盛的喜宴招待客人。亲戚在婚典当日,带馒头随礼,主家只留下一半。庆生送红糖、挂面、鸡蛋、婴儿衣服等。丧葬多送挽幛、花圈,对死者三鞠躬,孝男孝女磕头还礼。

来源:《邱县非遗》

编辑:张一帅

责编:杨勇

策划:路晓彬刘洪涛

审核:郝付*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邱县这些传统习俗礼仪,你都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