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春之尾,北京植物园的宿根园中一种奇特而美丽的植物正值花期,远远望去,仿佛一群白鸽栖息枝头,它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珙桐。
△纸艺珙桐
珙桐为蓝果树科珙桐属落叶乔木,除原始种珙桐及其变种光叶珙桐外,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与其血缘相近的植物幸存。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也是世界著名的珍稀树种和观赏树种,它的叶、花、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植物学家称为“林海中的珍珠”、“植物活化石”、“植物大熊猫”。
△北京植物园中的珙桐
造型奇特有目的
每年的4月中下旬到5月初是珙桐的花期。有趣的是,珙桐的花是没有花瓣的,常常被人们误认为白色“花瓣”的其实是它花序外面的总苞片,是叶的一种变态形式。
不要以为珙桐的总苞片长成这样只是为了扮酷,它们对珙桐的繁衍可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珙桐花逐渐成熟,它那两枚苞片会由淡绿色渐渐变为乳白色,这时昆虫就会接收到花已成熟的信号,访问频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珙桐的苞片已经替代了花瓣吸引昆虫前来传粉。珙桐苞片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护花粉。珙桐自然生长在华西雨屏带,花期时暴雨频繁,而珙桐的花粉又很脆弱,遇水后活力会大大下降,于是它硕大的苞片就像雨伞一样可以保护花粉不被雨淋。
△北京植物园中的珙桐
那么哪个部分才是珙桐的花呢?珙桐真正的花并不起眼,是一个头状花序,也就是两片白色苞片之间那个紫色的小球。珙桐的头状花序通常是由很多朵雄花和一朵两性花或是一朵雌花组成,没有花瓣。
△珙桐的头状花序
△珙桐头状花序示意图
(图片引自《奇妙的中国植物——森林篇》)
正因为这独特的外形,头状花序好似鸟头,两片洁白硕大的苞片犹如一对翅膀,微风吹拂下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所以珙桐也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珙桐在英文中就叫做dovetree(鸽子树)。
完成授粉后,雌花会发育成一个卵圆形的核果,酷似小梨,于10月份成熟。珙桐的俗名“木梨子”、“水梨子”就是由此而来。
△珙桐的果实
(图片引自:Ubc植物园论坛)
△珙桐的心型叶片
幸存下来的孑遗植物
珙桐能够幸存至今极为不易。在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初期,珙桐就已经广泛分布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属于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孑遗物种,但要说到珙桐的起源则还要往前推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到了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上变得极为寒冷,珙桐因此在世界其他地区相继灭绝了。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我国的中部至西南部多为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地理形势复杂多样,使得珙桐与银杏、水杉、鹅掌楸一起幸存了下来,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且除鹅掌楸以外均为我国特有植物。
珙桐的发现与命名
年4月,作为资深博物学家和植物爱好者的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PereArmandDavid)神父在中国四川穆坪(今宝兴县)野外考察时见到一棵被当地人称作“水梨子”的大树,树上开满了白鸽一般的花朵,造型十分奇特。随后这种植物的标本被送到了巴黎,并于年被正式命名为Davidiainvolucrata。在这个拉丁学名中,属名Davidia是戴维神父的名字,种加词involucrata意为“数朵花周围有一圈苞片”,代表了珙桐花最突出的形态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戴维神父也正是第一个发现大熊猫和麋鹿并将它们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人物图片来自网络)
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学家阿德里安·勒内·弗朗谢(AdrienRenéFranchet)将戴维神父带回欧洲的植物标本整理出版,书名为《谭微道植物志》,其中谭微道是戴维神父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书中刊载了一张精美的彩色珙桐插图。
△《谭微道植物志》中的珙桐插图
(图片引自NouvellesArchivesduMuseumdhistoireNaturelle,ser.2.8pl.10)
自此,珙桐的发现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也成为植物狂人们要从中国引种的重要植物之一。而第一个成功收集了珙桐种子并引种到西方的是英国著名的“植物猎人”威尔逊(E.O.Wilson),他称赞珙桐是“北温带植物中最有趣、最美丽的树种”。
(人物图片来自网络)
外形优美、富含美好寓意的珙桐深受世界各国喜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国引进珙桐树种。它不仅扎根在了德国慕尼黑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等世界著名园林之中,而且很快出现在了欧美的许多城市和街头,比如美国的白宫门前以及瑞士日内瓦的道路两旁都能见到经过人工栽培的珙桐树。之后甚至陆续走进了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为闻名中外的园林观赏树种之一。藏在深山之中的“中国白鸽”带着和平的使命飞向了世界各地。
△北京植物园中的珙桐
珙桐的自然生存现状
如今在湖北的神农架、贵州的梵净山、四川的峨眉山、湖南的张家界和天平山以及云南省西北部,都可以见到零星或小片的珙桐天然林。珙桐对生存环境较为挑剔,它喜欢温凉湿润的环境,一般只在海拔米以上的山区才能自我繁殖。又因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珙桐种群的自然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珙桐的生存能力再次受到考验。
基于园林科技工作者们不断对珙桐引种驯化的尝试,珙桐人工培植日渐成熟,如今北京、杭州、南京、郑州等地均已成功引种。
北京植物园中的“鸽子树”
在北京植物园中,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的辛勤努力,加上为之精心挑选了宿根园东北角这样一块背靠寿安山、紧邻樱桃沟,背风向阳、温暖湿润的“风水宝地”,如今植物园中的“鸽子树”珙桐不仅长势良好,每年暮春时节还能见到造型独特的珙桐花挂满枝头。一只只饱含美好祝愿与期许的“和平白鸽”在和煦春风中摇曳振翅,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北京植物园中的珙桐
如果你也爱上了这植物界的“和平白鸽”,不妨试着动手做一束珙桐花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