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枯草历代本草汇言 [复制链接]

1#

夏枯草

夏枯草(夕句、燕面、乃东、铁色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带花的果穗。我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原植物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中。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肝泻火、散结化瘀。临床用名夏枯草。

84夏枯草:临溪照水灯笼花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味苦辛、寒。热瘰疬,鼠瘘,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

《本草衍义》:今又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瘁。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古方九烧灰,合紧面药。初生嫩时作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治瘰疬鼠漏。

《滇南本草》:夏枯草,有白花夏枯、有益母夏枯。味辛、微苦,性寒。入肝经。治肝热,除肝风、暴赤火眼,目珠夜胀痛。外障可用,内障不可用。开肝郁,行肝气。(单方)止牙齿疼痛,烧洗冻疮。盖因冬至发生,禀纯阳之气,至夏而枯,故名夏枯草。

《本草衍义补遗》:治瘰疬。又云:有补养血脉之功。三月四月开花,五月夏至时候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本草》云: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寒。无*。旷野平原,随处俱有。叶类旋覆,花似丹参。冬至后发生,夏至时枯瘁,故谓夏枯草也。四月收采,洗净阴干。凡用拯,王瓜为使。破症坚瘤结气,散瘰鼠头疮。寒热堪驱,湿痹兼却。

(谟)按∶夏枯草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枯,故逢夏至梗枯也。丹溪有言∶善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治肝虚目疼、冷泪不止、羞明怕日、久视昏花。用夏枯草五钱、香附子一两,研细为散,茶调下咽,服之诚有神功。惜乎!《本经》未之及也。

《本草纲目》:(《本经》下品)

夕句(《本经》)、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铁色草。

震亨曰: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

《别录》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四月采。

恭曰:处处有之,生平泽。

颂曰: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五月便枯,四月采之。

时珍曰:原野间甚多,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丹溪云无子,亦欠察矣。嫩苗瀹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可食。

宗奭曰:今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悴,春开白花,夏结子。

震亨曰:郁臭草有臭味,即茺蔚是也;夏枯草无臭味,明是两物。俱生于春,夏枯先枯而无子;郁臭,后枯而结子。

茎叶

苦、辛,寒,无*。之才曰:土瓜为之使。伏汞砂。

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本经》)。

震亨曰: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结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不言及。观其退寒热,虚者可使,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时珍曰:黎居土《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即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一男子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及头半边肿痛。用*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

旧一,新六。

明目补肝,肝虚目睛痛,冷泪不止,筋脉痛,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汤调下。(《简要济众》)

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食前。(《徐氏家传方》)

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大妙。(《徐氏家传方》)

扑伤金疮:夏枯草(口嚼烂),罯上即愈。(《卫生易简》)

汗斑白点:夏枯草煎浓汁,日日洗之。(《乾坤生意》)

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虚甚者,则煎汁熬膏服,并涂患处,兼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尤善。此物生血,乃治瘰疬之圣药也。其草易得,其功甚多。(薛己《外科经验方》)

《本草经疏》:夏枯草得金水之气,故其味苦辛,而性寒无*。为治瘰疬、鼠瘘之要药。入足厥阴、少阳经。丹溪谓其补厥阴肝家之血,又辛能散结,苦寒能下泄降热,故治一切寒热,及消瘰疬鼠瘘,破癥散瘿结气。头疮皆由于热,脚肿湿痹无非湿热所成,热消结散湿去,则三证自除而身亦轻矣。

《雷公炮制药性解》: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无*,入肝经。主瘰疬瘿瘤、湿脾脚肿、肝虚目痛、冷泪羞明,散血破癥,生肌解*。土瓜为使。

按:夏枯草三四月开花,是时正厥阴风木主令,其为风木肝经之剂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

《本草乘雅半偈》:(本经下品)

辛寒,无*。

主寒热瘰鼠,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曰∶出蜀郡川谷,所在亦有,生平泽原野间。冬至后生苗,渐高至一二尺许,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边有细齿而背白。三、四月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碎花,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一穗四子。五月便枯,宜四月收采。土瓜为之使。伏汞砂。

曰∶冬至生,夏至枯,具三阳之正体,寒水之正化,故从内达外,自下彻上,以去寒热气结,及合湿成痹也。瘰曰寒热病。经云∶瘰者,皆鼠寒热*瓦斯,留于脉而不去也。其本在于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而未内,与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治之奈何?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决其死生,反其目视之,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者,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者,可治也。若瘿则但浮于脉,症则但着于脏,脚肿唯下,头疮唯上,虽非本末,统名寒热病也。楼全善用治目珠疼,简要济众方用治目睛痛,此得灵枢意旨。有赤脉贯瞳子者相宜,否则涉寒,非对待法也。(具寒水之正化,可从在内之脏本;具三阳之正体,可从在外脉中之支末。瘰曰寒热病者,以本于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内外相从,故名寒热,言针法也。)(浮脉着脏,唯上唯下,尽寒热之变。)

《本草易读》:辛,苦,微寒,无*。散瘿破症,平瘰治。止目睛之夜疼,解香港脚之肿满。

生蜀郡川谷,五月便枯,四月采之,今处处原野有之。高一二尺,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覆叶而长大,有细齿。茎端作穗,长一二寸,一穗有子四粒。

《本草崇原》:气味苦辛寒,无*。主治寒热,瘰疬鼠瘘,颈疮,破癥瘕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颈,旧作头,讹,今改正。)(夏枯草《本经》名夕句,又名乃东,处处原野平泽间甚多,冬至后生苗,叶对节生,似旋覆花叶,而有细齿,背白,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三四月茎端作穗,长一二寸,开花淡紫色,似丹参花,结子每一萼中有细子四粒,夏至后即枯。)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主治寒热,瘰疬鼠瘘,颈疮者,禀水气而上清其火热也。破癥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脚气湿痹,而且轻身。

《本草新编》:夏枯草,味苦,气温。曰寒者,误。入肺、脾、心三经。专散痰核鼠疮,尤通心气,头目之火可祛,胸膈之痞可降。世人弃而不收,谁知为药笼中必需之物乎。夫肺气为邪所壅,则清肃之令不行,而痰即结于胸膈之间而不得散。倘早用夏枯草,同二陈汤煎服,何至痰核之生。心火炎上,则头目肿痛,而痰即结于胸膈而成痞。早用夏枯草,入于芩、连、天花粉之内,何至头痛目肿乎。盖夏枯草直入心经,以通其气,而芩、连、花粉之类,得以解炎上之火也。尤妙心火一平,引火下生脾土,则脾气健旺,而痰更消亡,鼠疮从何而生乎,《本草》只言其破症坚、消寒热、祛湿痹,尚未深知夏枯草也。或问夏枯草,近人亦知用之,但不能入之汤剂之内也,今欲用之,不知多寡宜若何耳?夫夏枯草,阴药也,阴药宜多用以出奇,而不可少用以待变也。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寒,味苦辛,无*。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夏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膀胱寒水经;味苦辛无*,得地火金之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遇火令而枯,禀金水之气独全,水制火,金平木,故专主少阳相火,风木胆经之证。气味轻清,少阳也。

太阳主表,表邪外入,则太阳有病而恶寒发热矣;其主之者,味辛可以散表寒,味苦可以清热也。瘰疬鼠瘘,皆少阳胆经风热之*;夏枯草禀金水之气味,所以专入少阳,解风热之*也。头乃太阳行经之地,膀胱湿热则生头疮;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

积聚而有形可征谓之症,乃湿热结气也;味辛可以散结,味苦可以燥湿热,所以主之也。瘿亦少阳之症,其主之者,以夏枯草专治少阳之症,而辛散之功也。湿邪伤下,脚肿湿痹,无非湿也;苦能燥湿,所以主之。且入肺与膀胱,而有祛湿之力,湿胜则身重,既有祛湿之功,所以能轻身也。

《药性解》: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无*,入肝经。主瘰疬瘿瘤、湿脾脚肿、肝虚目痛、冷目羞明,散血破徵,生肌解*。土瓜为使。

按:夏枯草三四开花,是时正厥阴风木主令,其为风木肝经之剂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

《景岳全书》:味微苦微辛,气浮而升,阴中阳也。善解肝气,养肝血,故能散结开郁,大治瘰疬鼠瘘,乳痈瘿气,并治头疮目疾。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痛,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药点眼反甚者,亦神效。一男子目珠痛,至夜则重,用*连点之更甚;诸药不效,乃用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清茶调服,不咽即疼减,至四五服,良愈也。

《本草备要》:补阳,散结,消瘿。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瘿疬湿痹,目珠夜痛(楼全善曰∶目珠连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点苦寒药更甚者,夜与寒皆阴也,夏枯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按目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冬至生,夏至枯,故名,用茎叶。

《本经逢原》:夏枯草,《本经》专治寒热瘰疬,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以辛能散结,苦能除热,而癥结瘿气散矣。言轻身者,脚肿湿痹愈而无重着之患也。佐以香附、甘草,治目珠疼夜甚者,以其禀纯阳之气,而散阴中结滞之热也。又能解内热,缓肝火,从治之法,并治痘后余*,及肝热目赤有效。久服亦防伤胃,以善走厥阴,助肝木之气耳。《本草崇原》: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方治寒热,瘰疬鼠瘘,颈疮者,禀水气而上清其火热也。破癥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脚气湿痹,而且轻身。

《本草从新》:散结、消瘿、明目。辛苦微寒。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瘰鼠。瘿瘤症坚。乳痈乳岩。目珠夜痛。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火气所发。)破癥散瘿结气。(火气所结。)脚肿湿痹,(湿热之在下者。)轻身。(湿火退则身健也。)此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又一义也。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俱可类推。

《得配本草》:土瓜为之使。伏汞砂。微辛、微苦,气寒。入足厥阴经气分。解阴中郁结之热,通血脉凝滞之气。合香附、贝母,治头疮瘰疬。调茶清、香附、甘草,治目珠热痛。土瓜水浸,焙燥用。治目痛,沙糖水浸,焙干用。气虚者禁用。

《本草求真》:夏枯草专入肝。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治一切瘿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汪昂曰:按目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时珍曰:一男子至夜,目珠疼痛连眉棱骨痛及头半边肿痛,用*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清调服,下咽则痛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症,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力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神农本草经读》:气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本经疏证》:人身之阳,在上则化阴,在下则化于阴;人身之阴,在下则生阳,在上则生于阳。夏枯之种在地阴也,而遇一阳则生苗焉,由是以渐挺茎发叶结穗开花成实,皆为阳效其用矣。而遇一阴则枯瘁,犹不可谓阴在下能生阳,阳在上能化阴乎?结癥脚肿湿痹,皆阴陷于下不生阳也;瘰疠瘿气鼠瘘头疮,皆阳极于上不化阴也,得此又乌能不愈乎?况有阴以成阳,则阳之用不穷,用阳以化阴,则阴之源遂裕,阳用穷则无以生血,阴源裕则有以化气,故古人称其治目珠疼,至夜辄甚,及点苦寒药剧者,苦寒止能折阳,此并能化血也。又称其治失血后不寐,仿半夏汤意,代以夏枯草,半夏仅能导阳入阴,此又能使阳从阴化也。后世扩充其旨,如用以补肝明目,治女子血崩,产后血晕,当识此义。

《本草便读》:虽禀纯阳之气。味仍辛苦而寒。独走厥阴。能解肝家郁火。功专散结。堪医瘰疮疡。(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然各家皆言其苦寒。散结气。治瘰。惟朱丹溪言其能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想此草得春气最多。或可为助耳。观此草得阳

气而生。得阴气而死。似乎禀纯阳之性。故虽属阴寒。而阴中仍含阳气。且皆取用其花。有

春木发陈条达之意。虽苦寒而不遏耳。)

《本草撮要》:味苦辛。入足厥阴经。功专治头疮瘰。得香附、甘草治目珠疼痛。得香附、贝母治马刀。独用治目珠夜痛。

《本草害利》:

〔害〕久服亦伤胃家。

〔利〕辛苦微寒,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瘰疬、鼠瘘、瘿瘤、乳痈、乳岩,目珠夜痛,能散厥阴之郁火故也。土瓜为使,伏汞砂。

〔修治〕此草夏至后即枯,四月采,晒干用。

《本草分经》:散肝经之郁火,解内热,散结气,消瘿,治目珠夜痛。久服伤胃。

《本草思辨录》:夏枯草或谓禀纯阳之气,或谓禀纯阴之性。以刘潜江阴在下能生阳,阳在上能化阴之说衡之,似乎刘说为长。但人身之阴阳,犹天地之阴阳,刘所谓阴在下阳在上者,自指阴始生阳极盛而言,阳之生阴之化,亦必指夏枯草而言。不知一阴生于下而草枯矣,何阳生之有。一阴生于下而草枯,其所感者在下之阴,非在上之阳,又何得谓阳在上而化阴。其理似精非精,仍不得据此为准。窃谓夏枯草生于一阳始生之时,当为阴退阳进、阴中透阳之物。迨交夏至,阴进而上,则阳退而下,此草透阳之生意亦即至此而尽,恶得不枯。娄全善因其治目珠夜痛,点苦寒药不效之证,遂反揣之以为禀纯阳之气。夫目珠夜痛,为阴中阳结之证。夏枯草若气禀纯阳,其于阴中之阳,必锄铻而难入;惟其为阴中透阳之物,以治阴中阳结之证,乃得如饥食渴饮,适偿其欲。就是思之,尚有毫厘未合否耶。至洄溪谓性禀纯阴,故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竟以夏至阴生之时,为阴气之将尽,疏失至此,尤令人不解矣。

《本草择要纲目》:

苦辛寒无*。补养厥阴血脉之药。

寒热瘰。鼠头疮。破症瘕。散瘿结气。脚肿湿痹。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

《玉楸药解》:味苦,辛,气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凉营泻热,散肿消坚,治瘰疬瘿瘤、扑伤、血崩带下、白点汗斑诸证。鲜者熬膏佳。

《饮片新参》:形色:色紫,作颗朵形,内有细毛。

性味:苦凉微香。

功能:清肝胆郁热,消瘰疬。

分量:一钱至一两。

用法:生用。

禁忌:中寒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夏季当果穗半枯时噪下,晒干。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1.夏枯草有降血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所含的无机盐有关。

2.夏枯草有降血糖作用。从夏枯草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可明显抑制由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其作用强度为mg相当于22.6ug的胰岛素。

3.夏枯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本品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某些皮肤真菌和I型单纯疱疹病*均有抑制作用。

4.夏枯草有抗炎作用。

5.夏枯草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本品对免疫过程引起的病理损伤有潜在的治疗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6.夏枯草有抗心肌梗死作用,提取物总皂甙腹腔注射可减轻麻醉大鼠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程度,还可减少麻醉大鼠冠脉结扎后心肌梗死范围。

7.夏枯草有抗凝作用,能明显延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酶原核血浆球蛋白溶解时间。

(整理/颜昕宇)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