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匮要略第五章风引汤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06032.html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风引汤

除热瘫痫。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风引汤可清凉除热,引火潜阳,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癫痫等病,辨证属于血热上壅于头,热瘀互结者。方中大*、桂枝降逆泻火,滑石、石膏、寒水石、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等清热潜阳,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干姜、甘草温补脾胃,监制它药寒凉之性。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此下热清热之剂,孙奇以为中风多从热起,故特附于此欤。中有姜桂石脂龙蛎者,盖以涩驭泄,以热监寒也。然亦猛剂,用者审之。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本条云:「除热瘫癎」,方后附列服法及主治。又云:「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癎瘈瘲日数发,医所不疗,除热方」,病以风引为名,似当以半身不遂为主要,所谓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者是也。但风起于四末,则为偏中风,中于头则为眩晕,以方治考之。治瘈瘲必有验,治偏中必无济。所云「除瘫癎」者,不定以偏中言之也。血不过头,借如手上刀伤,以指捺伤处,按于颠顶,其血自止。惟风阳吸于上,则一身之气血,一时并入于脑,故有卒然晕倒,痰涎上涌而死者。热血菀于脑而脑膜为之暴裂也(西医谓脑充血)。血逆行于上,则百脉为之牵掣,小儿所以病瘈瘲者,亦由于此。盖此类病证,胸中先有热痰,外风引之乃并热血而上入于脑,如风起水涌者然。方中大*用以泄热,非以通滞,此与泻心汤治吐血同,所谓釜底抽薪也。干姜炮用,能止脑中上溢之血,向在常熟见某钱肆经理鼻衄,纳炮姜灰于鼻中,其衄即止。所谓煤油着火,水泼益张,灰扑立止也(此味下脱注「炮」字)。所以用龙骨、牡蛎者,此与《伤寒·太阳篇》误下烦惊谵语,用柴胡加龙骨、牡蛎。火迫劫之发为惊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及下后烧鍼烦燥主桂甘龙牡汤,用意略同,二味镇浮阳之冲脑,而牡蛎又有达痰下行之力也。所以用桂枝、甘草者,桂枝汤方治原所以祛邪风,而于本方风引之义,固未尽合,盖桂枝汤发脾阳之汗而出之肌理,原为营气不虚者而设,若营气本虚,阳气张发于上,冲气被吸引而上逆,非扶中土而厚其堤防,不足以制冲逆,而痰与热血将一时并入于脑,此即发汗过多,心下悸欲得按,主以桂枝甘草汤。脐下悸欲作奔豚,主以苓桂甘枣汤之例,欲其不能踰中脘而上冒也。其余所用寒水石、滑石、紫石英、石膏,不过清凉重镇,使诸藏百脉之气不受外风牵引而已。方中惟赤石脂、白石脂二味,至为夹杂不伦。喻嘉言《寓意草》所载治寒湿下利,颇着特效。伤寒利在下焦之禹余粮汤,寒湿下利之桃花汤,赤石脂并为要药,可见其功用,全系止涩,与上用大*之意,绝然相反。故不用此方则已,若用此方,此二味究当除去,否则药不合病,且更生诸药之阻力也。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热风而乘血虚中入,邪正相抟,木火互征,风化为热,则心热炽盛,血脉痹着,故成热瘫痫也。是以大*下彻心脾之热,龙牡收摄心肾相交,牡蛎同寒水石济水之主而镇阳光,赤白二脂、紫石英,以养心脾之正,石膏专清风化之热,滑石以利窍通阳,桂枝、甘草和营卫而驱风外出。然以大*、石膏、牡蛎、寒水石诸寒药为君者,因时令热风之制,恐寒凉太过,致伤胃气,故用干姜温中为佐。巢氏治脚气,因其药性下达,龙牡收镇心肾故也。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徐忠可云:风邪内迸,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迸归入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故大人小儿风引惊痫,皆主之。何后世以为石药过多而不用,反用脑麝以散真气、花蛇以增恶*耶?

愚按:用前方而尚恐其不及者,宜*连阿胶汤,从少阴之本以救之;余热不除,虚羸少气,近于痿证者,以竹叶石膏汤清补之。二方如

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按喻嘉言云:本文有正气引邪,喎僻不遂等语,故立方即以风引名之。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方是论述风邪内迸,火热内生,五脏阳亢病风的辨证论治。由于风热内侵,或盛怒不止,脏气亢甚,血热迸心,上逆于头,故面红、目赤、神志昏迷。气血不行于四肢,故瘫痪不能运动。热伤阴血,不能滋养筋脉,故抽搐。热盛则炼液成痰,故见惊风癫痫。凡是五脏火热炽盛,血热上升,引起中风瘫痪、癫痫儿惊风等病。皆可用风引汤,清热降火,镇惊息风。方中大*、桂枝泻血分实热,引血下行,通行血脉,为除热瘫痫的主药;滑石、石膏、寒水石、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潜阳下行,清金伐木,利湿解热,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固敛肝肾;干姜、甘草温暖脾胃,和中益气,且佐诸石之寒。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五章第3条

全章内容

第1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第3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痫。

防己地*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头风摩散方。

第4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汗出,故曰历节。

第5条: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第6条: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第7条: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第9条: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千金》三*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近效方》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熟读成诵

风引汤:除热瘫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