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燕源山村纪事之五少年的他,就这样随风而去 [复制链接]

1#

当我回想燕源山村那些往事时,少年的他总是冒出来,打断我的思绪,让我怅然若失、意乱纷纷。

少年的他,在这个世上待了不到十五年。非常短暂。村里人都说,是早他一年去了天堂的母亲害怕孤单,把他带走了。但我想,或许,是孝顺的他自己跟上天要求,主动陪他母亲去了。

少年的他,全名我已记不清了。可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家的房子样式、卧室摆设以及厨房的格局,还有他父母的模样。

他家住在那条横贯全村的溪——燕源溪的北边,也即为阴面十几户人家之一。且与我们家的房子隔溪、隔晒坦正面相对。

少年的他,还有一个小他四五岁的弟弟,一家四口人与一位有点沾亲带故的村人合住一栋房子。房屋前面有一块挺大的晒坦(晒谷场),晒坦沿溪。晒坦与房子的东边是田,西边则是一条公共小道。小道一头连着一座桥,与我们这一头的对岸相通,一头延伸到山脚下的一口井。燕源村有三口井,一口井可承担附近几十户居民的日常饮水。

少年的他,住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江南民居,白墙黑瓦,四周带点屋檐。屋内有一个四五平米的正方形天井。整个房屋给人感觉非常通气、亮堂。

他家住在房子的右半天。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卧室里一张大床上常年挂着老式、纱线织的蚊帐,感觉原本应该是土布蓝,但已经有点发黑。靠窗放着一张长方形桌子。隔壁一间厨房似乎更加简陋,除了一个灶台、一个碗橱就再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了。吃饭就在天井的上方厅里,那儿有一个四方桌。

印象最深的是他家的厨房不止一个门,其中一个门朝着北边,跨下台阶就是通向水井的那条小路。打我近十岁光景,就不时地须要挑着水桶,从溪对岸到这口井打水。每次打水,他家那扇简陋的木质厨房门或关或开,不由选择,都会主动闯入路人的眼里。久而久之,就烙下了印记,抹也抹不掉。

水井边上就有几块菜地,其中一块就是他们家的。菜地里有一颗梨树。那挂满枝头的满树的梨,曾经是无数村里孩子的美梦。我就曾经与四五个小伙伴去偷摘过,并有了平生第一次被母亲猛揍的记忆(见燕源山村纪事之二)。

少年的他,不光家里有梨,其居住条件在当时村里人看来也属于过得去的人家。

少年的他与他的弟弟,长得都比较清秀。而他父母的长相却比较有特征,让我们这些孩子难以忘记。

他的父亲个子较为矮小,最多一米六出头一点。一只眼睛白多黑少,村里人说他是半个瞎子。他的母亲,其个子似乎高于他的父亲,五官也算清秀。但打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她的脖子比常人粗壮得多,还叠成两三圈,似乎要挂到胸前。每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所以基本不能下地干活。村里的大人说,她是因为缺碘,得了大脖子病。

这样的父母,生出两个清秀的男孩,自然是十分地宝贝。尤其是他们的父亲,对他们永远是一副和蔼、面带笑容的样子,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这与村里绝大多数的父亲那种简单、粗暴、大嗓门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常常去他们家串门,对他的父亲一点也没有畏惧感。倒是他们的母亲,如果孩子们淘气得过分,仍然会喘着气呵斥我们几句,对她的两个孩子,偶尔也会忍不住打骂。

这样的父母,也养成了少年的他和他的弟弟,性情比较温顺。这种性格在山村的男孩子中并不多见。

不止长相清秀,性格温顺,少年的他还很会读书,数学是特别地好。记得有一次学校各个年级开展数学竞赛,我得了三年级的数学第一名,他得了二年级的数学第一名。当时,我们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发奖状时,他的脸上满是笑容。

四年级时,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开始慢慢地在中国大地显现出来。我们也有了独立的教室,并渐渐地有了作业。也因为年纪越大,父母指派的活越来越多,比如挑水、烧饭、割猪草、砍柴……

我不再能经常到他们家去玩耍,跟他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只是听说他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们家已经出不起钱为他母亲去看病买药了。

读完村小五年级,我去了十里外的乡初级中学读初中,每周才回家一天。他的母亲也就在这一年去世了。而他,小小的年纪也就终止了学业,在家务农了。

一年后,我读初二了。也正是初二的一个下午,接近傍晚时分,应该是周六放学之后。当时的我正跟几个同村的同学,走在从中学学校回家的路上,距离中学所在地的村庄已有两三里路了。

山路上迎面急急地走来两位燕源村的村民,抬着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人,一问,竟是少年的他。村民说,他被树压伤了,医院抢救。盖在他身上的,是一块当时农村常见的印花蓝布床单。

我们都很吃惊,就站在路上目送担架与我们擦肩而过。那盖着的印花蓝布,有一个边角没塞进担架,挂了下来。那个边角就随着担架一上一下,飘荡着,尾随着风儿,渐渐远去……

第二天,村里传来消息:少年的他,医院时就已经断了气。

后来,村里的人说,他去砍柴,想省点事,砍根树代替。农村的孩子都知道,树砍了一半就容易倒,所以砍树是需要技巧的,有时候还需要运气。所以小孩子一般不敢去砍树。他把树砍了一半,就用力去推它,指望着树朝着自己的反方向倒。没想到,一阵风刮来,树竟然朝着自己压了过来……

村里的人迷信,纷纷数落他那早先去世的母亲,说肯定是她一定要把这么好的儿子带走。

少年的父亲,看到活生生的儿子就这样离去,瞬间老去,干活也大不如从前。村里的人都很同情活着的父子二人。我们也常常看到,木纳的父亲背着小儿,去各家串门。只要到了饭点,村里人还会施舍他们一些吃的。

可他们一家的厄运还接连而来。两三年后,少年的弟弟又因在村里的一个山塘里游泳,溺水而亡。那个山塘离村里有两三里远,村里的孩子很少有到那里去玩水的,此前那里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小孩溺水的事故。

难道真的是,少年的母亲带走了他们?

不会的,怎么会呢?那是他们亲爱的妈妈啊。

也许,是少年的他和他的弟弟太孝顺,主动去了天堂,好让他们的妈妈不是太孤单、太寂寞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