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母
去
哪
了
病床上的祖母在弥留之际,清醒过来,呆滯的目光扫过每个围在她身边的人,伸出手扯住父亲的衣角,清晰地重复着一句话:回老家去!
父亲握着祖母的手,将头靠近她耳边,我送你回去…...
我清楚地记得,祖母离世是在一个秋季。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天气不太凉,夏日的燥热已远去,五谷成熟的清香在空气中迷漫,大自然完成了它一个周期的劳作,放慢了脚步,整个大地静了下来。我看到树木上的*叶正大面积向下划落着,像沙子一样被风扬起,在空中翻转出各种奇怪的曲线,落在生者与死者的身躯上,那沙哑之声此起彼伏,宛如一个人绝望时在喉咙里的呼喊,低沉而绝望。让你感到整个大地都在凋谢。祖母就在这个落叶时节走了,从容且默无声息。那年,我二十岁,有了成年人的感悟与悲伤。四季变化循环的周期,让我有了某种重复的梦幻,落叶归于泥土是以另一种方式,赋予那些生者与死者以新的灵*——就像树木在春天里自我更新一样。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灵车在下午起程。从县城繁华的街道缓慢驶出。县城距老家百多公里,中间要穿过许多村落,趟过几条河流,崎岖的山路要走上多个小时。作为长孙,我捧着祖母的黑框照片,坐在灵车上。母亲告诉我,上路时要随时提醒祖母,让她认清回家的路。我不断提醒怀中黑框照片里的祖母,说:奶奶,咱们出城了;奶奶,咱们过桥了;奶奶,前面是岔路口……这种形式,如果在祖母自己生活的老家绝不需要。我们也永远不会担心一个亡灵迷路,即使闭上眼也能来去自如。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经过一个下午的颠簸,祖母终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安静地躺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夕阳已近地平线,粉红的霞光洒满山野,紫色的棺木如一团欲燃的火,随晚风的刮起而愈加浓烈。围在棺木旁的人们己泣不成声,低沉的哀鸣声缓慢地飘向远方,风在这沉重的悲哀中放慢了流速,像是在等待什么。我真的希望祖母能睁开眼,看看这宁静的山村和绚丽的秋色,不至于让她在孤独的路上寂寞,并将人间的美好带给另一个世界等待她的祖父。
几个小时后,棺木在一片痛哭声中,被厚重的泥土深埋——这就是一个人的古老结局,或者说就是生命的最终归宿。留在世间的恩恩怨怨、好好坏坏,将成为活着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谈资——缅怀或嗤之以鼻。新土上的引*幡努力向空中伸展,如祖母的手在招唤即将离去的人们。显得极为的悲凉。这一别就是永远的分离,祖母只能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屏障遥望世间。我以后的年年只能对着青草掩盖的孤坟潸然落泪,满腹哀思只可说与草木,寄与清风。十几年后,因生计奔波劳顿而风尘满面的我,祖母能认得吗?或许那时的祖母己把所有的一切全忘掉。我的心有种欲死的渴望。是的,再陪陪祖母,正如儿时她陪我一样。我再次跪在新坟旁,扶正被风刮斜的引*幡,放声大哭起来。黑夜立刻降临,空旷而虚无的幽暗,祖母一个人将怎样面对,又是什么滋味?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月,从东方升起,淡淡的光洒在新土上,那种朦胧近于诡异……
我深感歉疚的是,祖母沒能在活着时最后看一眼这片给了她物质与精神的土地,也没能躺在低矮简陋的老屋里离开人世——如果她能躺在土炕的竹席上,整个人完全置身于乡土的气息里,清香的泥土味会让祖母得到某种精神上的安慰,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安静地睡去。她的手也可以够到竹席边一面时光斑驳的泥墙,泥墙外是一条小河,水声潺潺。千百年来一直这么流淌着,谁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无人问津它流向何方......青
一座沙丘,一片树林,一条小河,甚至整个村子都是几百年不变的,在这静态而秩序分明的山村,亡灵可以随意穿过任何地方,到达她想要去的场所。现在,我真担心我那不识字的祖母,从百里外的县城回到老家,途中是否会迷失在车人拥挤的城市街头,去不了来世!
是的,祖母一生最好的时光没有离开过宁静有序的山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成为儿孙满堂的婆婆,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是,在自己挥洒汗水与泪水中收获子女成长的喜悦。这平平淡淡,默默无闻的一生,正如她刚纲结束的生命一样——从年出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离去,祖母在大浪涛沙的社会变革中卑微地喘息了七十余年。七十余年,弹指一瞬。一切的美好才刚刚开始,还没怎么认真生活,就到了结束的边缘。这能说明什么呢?只有惋惜和痛苦,让晚辈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伤,但决不会影响晚辈在这个世界上各自生活的进程。一个人会死亡,而人类将永存。祖母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微小的点,在庞大的社会空间里,成为那些伟大的奠基。这就是祖母的一生:爱得纯粹,痛得清晰!(撰稿人:子斋nmqtuan)
秋夜的月光垂直而下,苍白的近于无力。新坟四周的草木不同于白日那么一目了然,朦胧中显出怪异之态,近于童话里描述的那些*神。风从遥远的,遥远的北边吹来,加重了草木的神秘,如万千幽灵般,时而低沉的呜咽,时而尖利地啸吟,时而如野兽般吼叫,时而如小鸟细弱地喁喁而语……这也许是对亡灵最好的送行方式。我无法想象,可怜的祖母是怎样在黑暗而荒芜的路上,迈着小脚,摆脱各种纠缠,艰难前行。此别永久,一步三回眸,心撕裂,泪己干。長声问,天地无言。叹七十年阳世,三万日月星天,太短。莫言人间苦,苦也恋。
风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信息携带者。它类似于上帝的天使。天使无处不在——即在阳世也在阴界。万物的盛衰都在风中呈现,风给了你生的希望,也让你感到死的恐惧。人世间的悲喜剧在风中上演,活着的人在忙碌与奔波,死去的已在泥土中化作另一种物质——这细节在人一出生就一遍遍演习着。当祖母的死变为现实时,我还是感到有些突然,我的精神和肉体到了衰竭的边缘。我领悟了风的独特语言,它告诫活着的人:你在一点点流逝。
另一个世界如果真的有风,我那瘦骨嶙峋的祖母将再一次受其侵蚀。她站在无边的空旷之中,极目四周,一切都是陌生的。她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只能寻一块容身之地,安置她离世时后辈给她置办的杂物。那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给死去的人置办那么多笨重的东西呢?她们己经身心疲惫,体力不支,难道还让她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艰苦的劳作吗?这种愚蠢无知的行为,冠以孝的美誉堂煌的延续了数千年,却不如在她们活着的时候给一个简单而质朴的拥抱更为实在。
多年来,我对祖母的思念,只能通过写字桌上那张黑白照片得以寄托。透过时光的隧道,想象祖母在拍照人按动快门时的心情。那时她正当年青,满脸的激昂向上,一切都充满阳光。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祖母这张照片,与我朝夕相伴,我能否与她达成某种心灵上的默契,产生灵*附体的错觉。几十年来,每当我端坐在写字桌前,她就会在书桌右侧从一堆书前微笑着望着我。二十八年前的秋天,祖母离开人世,如果能活到现在己是一百零一岁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如落魄的乞讨者,独自一人去了另一个世界,没有安定的居所,没有亲人的照顾,自力自食,生活会过的怎样呢?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在滴血,可又无能为力。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台灯下,那浅灰色的木质相框,将祖母及她的那个时代永远定格下来,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惟一与永恒。相框中的祖母上身穿一件蓝布大褂,下身是一条用绷带捆腿的黑色棉裤。坐在祖父坐过的桃木椅上,她左后面的背景是老屋木制的窗,细木条将窗分成无数方块,透明的蜡纸反衬出屋内的摆设。细腻的*土墙丝毫没有被风雨侵蚀的痕迹,给人一种自然纯洁之美。祖母右手搭在八仙桌上,桌上放着一盆茂盛的文竹,纤细的枝叶蓬勃地向四周伸展,祖母的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嘴角微微上扬……
祖母知道,文竹是祖父最喜欢的盆景。
仔细看祖母的照片,我发现我与祖母非常相似,一样的眼晴和高鼻梁,整个五官紧凑而略带紧张感,唇线端正中有优美的起伏,好像泄露出她內心的另一部分。唯一不同的是,祖母的眼睛里有希冀,给人某种心动的光亮。而镜子里的我,眸子里一片混浊与慵懒,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我无法想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是什么力量让祖母在祖父过早离世后,乐观而又坚强地独自一人拉扯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将家族完整地延续下去!祖母很像影片中在海上孤独探险的旅行者,随时都有被风浪吞噬的可能,她的精神与肉体没有一丁点的松懈与喘息,即要船头瞭望,又要船尾划桨。
祖母的离世,是我人生第一次完整地经历人死亡的全过程。那撕心裂肺的痛,没因年深日久而淡泊,反倒像铜镜一样清晰。上帝将我与祖母放在一架无形的、被某种神秘力量调试好的天平两端,祖母与我是向两个方向发出的箭,沿着各自的轨迹向前,却无法制约对方改变方向。只能在相遇的时间里获得各自的悲喜,祖母期盼我迅速成长,又无法阻止自己向终极靠拢。在相遇的时光里,祖母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能够开拓未来的无所不能的力量,准确地说就是祖母的精神寄托在我的身体里,继续着她的某些愿望。
祖母去哪了呢?
那年清明,我回到老家。轻轻打开老屋门上的锈锁,当久弃的屋门被打开时,屋内那些家当,披着满身尘埃呈现在我面前。尘埃是那么细腻,让我感到无限的温暖,有足够的力量让我战胜所有的苦难。光,柔和地飘入,木制家当强烈地反射着,虽不像镜子那么耀眼,但有从久远的过去穿越过来的震颤。木料上的花纹己隐藏进幽暗的时光里。这曾是一株植物体一生经历的最终归宿。这些家当是祖母留在老屋里唯一的遗物。那被几代人的手擦拭的表面,经历了怎样的痛?它是祖母生活的见证,或者说就是生活本身。在这些被尘埃覆盖的家当中,我找到了与祖母生活的片段。更准确地说我回到了童年。忽然一阵风吹进老屋,我转过身,看见土炕上的祖母正吸着烟,烟雾在她头顶上盘旋,呈现于烟雾下的白发和屋顶的黑暗,让我想到人类最初的祖先,因为一切混浊都是创世之初。幼小的我斜倚在祖母身旁,小手正在扑捉她吐出的烟雾,童稚的笑声从遥远的、遥远的地下传来,祖母的一只手亲昵地抚摸着我.....“奶奶——”我轻声地呼唤,似乎看见了祖母回头,但一切都消失了。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在老屋中近距离的接触与体验,让我悲伤乃至绝望,它将我急切归来时幻想着看见祖母的梦彻底破碎。我只能按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温与祖母在一起的场景。可惜的是,记忆己成为残缺不全的段落,或者说记忆己不复存在。这种通过记忆而重演与祖母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场景,己于漫长的时空中,凝固成心底无法抹掉的相思。其实相思就是一无所有,是虚无,是白昼与夜晚衔接时的霞光,只给长期幻想祖母还活着的我些许慰藉罢了——就像在炎热的夏季,跑去海里游泳的人,最终还是要上岸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我将未写完的文稿放在桌上的祖母照片前,起身走到窗前,点燃一支烟,顺手打开窗。清凉的空气和星星点点的雨丝,迅速挤进来,窗玻璃上的水滴缓慢地向下流动。这让我联想到祖母在田地里劳作时,顺着脸颊流下的汗水。我用手指摁住一颗水珠,柔弱中的寒凉,给我一种坚硬之感,仿佛世界就在那无色透明的窗玻璃里。我居住的小区几十米外,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新小区。歇息下来的工地,显得格外安静。过去那地方是一个菜市场,每天都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我曾一次次流连期间,购买维持日常生活的食材。我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所居住的小区也会像那个菜市场一样消失,甚至我生活的这个县城也都会消失,曾经那么真实和具体的一切,都会在时间的浸泡下变得无影无踪,痕迹全无。
图片源于网络故事真实
......一弯新月,挂在西边六层楼的外墙面上,仿佛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这一切都倒影在柏油路上的积水里,随时都会消失。路灯依次熄灭,城市的黎明即将到来。一个捡拾垃圾的老婆婆,正弯腰在垃圾箱旁,沙沙的摩擦声清晰刺耳,她的身影被黎明前的黑暗所笼罩,让人心生畏惧。
(撰稿人:子斋nmqtuan)
告诉你:点小花花的人能心想事成万事大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